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贵州长通“数智”转型记

2023-02-05 09:58:27  来源: 贵州日报

  “程序已设定,可以启动生产。”1月29日,在位于威宁自治县的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组件生产车间内,随着公司制造经理李富成一声令下,一排排自动化机器有序排列,机械手和传送带运转不停,把一片片加工后的太阳能电池片准确无误地传送到下一道工序。

  几分钟后,一块完整的N型光伏板组件顺利下线。“就N型光伏组件来说,它的发电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使用年限更长,企业正大力发展N型组件。”李富成介绍。

  深耕传统制造业30年的贵州长通集团正搭乘数字经济快车,加速“数智”转型,在变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谋布局。

  生产自动化 提质又增效

  激光切割、折弯、焊接、装配……在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沙文园区的贵州长通电气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内,车间里摆放着不同规格的电气设备,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操控着仪器。

  “依靠这样的数字化生产线,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项目交付周期大幅缩减,之前企业仅用了不到20天时间就交付了66台产品,效率较过去翻了一倍。”长通电气生产部部长蒋家洪说,2022年企业累计向客户交付了6367台(套)产品,今年一季度公司将力争实现1.5亿元的产值目标。

  依靠智能技术重塑生产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2022年,长通集团实现营收15.9亿元。“企业同步提升软硬件设施,数年来耗费1.3亿元引进钣金全自动化柔性生产线、机器人折弯工作站、机器人焊接工作站、智慧信息系统等世界一流智能制造生产线,实行精益化管理。”贵州长通集团科创副总裁刘冰介绍。

  近年来,长通集团以智能制造为抓手,全面引进国内外尖端生产设备,在贵阳、黔南州长顺县等地重点打造了“长通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长通新曙光电缆生产基地”“长通装配式建材生产基地”等智能制造园区,不断提升自动化水平,在更多岗位开展智能化作业及采用特殊岗位机器人替代人工操作,进一步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升产品品质,加快智能化工厂转型升级。

  智慧赋能 生产一“幕”了然

  “水泥筒仓的水泥贮备不足,请及时加料。”1月30日,在贵州长通集团智造有限公司控制室内的操作平台上,弹出一条警示信息,接收到信息后,工作人员立刻设定加料程序。

  “通过数字化改造,我们不用再到现场察看生产情况,在数字管理智慧平台上可以实时看到整个生产流程,实时监测水泥筒仓的水泥贮备、骨料仓里的骨料贮备等情况,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并及时加以解决。”长通智造总经理王涛介绍。

  通过“技术+产业”的方式,长通智造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采用全新的自动化混凝土搅拌系统替换传统人工配料方式,提升混凝土性能的稳定性。2022年,在南方电网系统招投标中,长通智造已累计中标2.4亿元项目。

  数字赋能提质还体现在长通智造生产的方方面面,除了管理数字化,更多的是工艺设备数字化。公司通过采用自动计量泵送系统、工业计算机控制等先进工艺,根据电杆混凝土用量自动精确泵送混凝土,解决传统人工布料工艺的混凝土电杆的重量、壁厚偏差问题,整合技术优势及产业服务能力,拉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聚焦先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企业发展的“数智”引擎。

  “数”造新动能 逐“绿”新赛道

  “目前,我们承接了贵州第一座储能电站项目,供应紫云200兆瓦时储能站,总投资4亿元,下一步将为分布式电站提供数字化能源解决方案,承担调峰平谷的重任。”刘冰介绍。

  2022年,长通集团参与建设的新能源项目共7项,产品产值1.4亿元。

  此前,长通电气承接的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淇县废弃矿山治理项目电气控制及监控系统设备”成功完成整体交付。“我们为该项目量身打造了一整套包含‘集成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广播系统及能源管理系统’的电力数字化方案,该项目是企业以数字新基建为支撑,从数字化产品的研发到数字车间的改造、从制造走向‘智造’的缩影。”刘冰说。

  眼下,长通集团“风光储、车电桩、网景数”深度融合的生态圈示范试点已在贵阳市云岩区金狮社区落地启动建设,经玖能行、时代电服、贵州大学、电科院等多家单位联合考察,已形成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

  今年,长通集团将建设完成至少2处示范点,立项5至7处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场、总投资1.9亿元以上,加快建设智慧能源系统,推动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记者 桂榕)

  

[责任编辑: 邓娴 黄勇]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3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