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稳住农业基本盘 夯实“三农”压舱石——遵义农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2023-02-09 18:35:48  来源: 遵义日报

遵义市红粱种植基地。(遵义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部署,始终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牢记“国之大者”,切实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扎实做好耕地保护,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做优做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遵义农业发展总体保持良好态势,粮食安全根基更加夯实,农业特色产业规模更加壮大,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不断提升,全市紧紧围绕农业强市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说道。

  一

  2022年极不平凡、极其不易。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全市农业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转作风、战旱情、提效能、塑机制、抓落实,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坚决稳住农业基本盘,“三农”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夯实和凸显。

  看生产,粮油种植超额完成任务。去年我市压紧压实责任,层层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开展“党政领导领办粮油生产示范基地”行动和农技人员创业创新行动,从粮食种植面积落实、种植品种选择、种植技术支撑再到加工销售,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全力确保多种粮、种好粮。据统计,全年共完成粮食播种面积917.93万亩、产量235.97万吨以上,油菜种植完成162.39万亩,均超额完成省级下达任务。遵义市和湄潭县“稳粮保供”案例获得国务院领导批示,桐梓县狮溪镇群众娄方书荣获“全国种粮大户”称号,遵义代表贵州多次接受农业农村部粮油检查并得到高度肯定。

  看供应,“菜篮子”“肉盘子”产品供应充足。2022年,我市千方百计稳定生猪产能,推动牛羊和渔业扩群增量,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生态畜牧渔业存出栏量位居全省前列,生猪、牛、羊、家禽分别出栏446.65万头、29.62万头、63.46万只、2477.65万羽,禽蛋产量2.62万吨,水产品产量7.5万吨。建立了11个国家级、18个省级、155个市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充分保障全市重要农产品的供应。同时,还大力推进保供蔬菜基地建设,完成蔬菜种植面积269.32万亩、产量435.89万吨。

  看产业,“一县一业”稳中提质促农稳定增收。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有效统筹粮经作物,着力稳住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更加注重培育“一县一业”、延链补链和提质增效,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支撑。湄潭县连续蝉联“中国茶业百强县”榜首,凤冈、正安、余庆三县连续入围百强名单,中国小叶苦丁茶产业·余庆指数大数据平台上线。成功申报5个贵州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凤冈锌硒茶、正安白茶、黔北麻羊、余庆苦丁茶、赤水金钗石斛),湄潭翠芽、遵义红、遵义朝天椒入选2022年品牌价值100强区域品牌,占贵州上榜数的四分之三,遵义朝天椒纳入2022年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养计划。

  看市场,农业市场主体规模持续壮大。我市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市场主体,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示范家庭农场创建,不断提升农业经营组织化水平。2022年,全市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0.64亿元,培育新增5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8家市级龙头企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量达到846家,均位居全省第一。湄潭茶叶出口联合体、贵三红公司、怡壶春公司入选2022年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是全省唯一入选的3家企业。新培育了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3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2家。大力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围绕农业主导产业扶持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农产品加工总值突破600亿元(不含烟酒)。

  二

  2022年,我市切实把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好,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数量质量双提升,创下历史新高。

  “我们千方百计强化争资争项,争取相关资金36.08亿元,全方位加强高标农田建设调度,目前全面完成建设面积55.21万亩、完成率101%,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面积为全省第一,也创造了全市历年来建设数量之最。”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说,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我市紧紧依托高标准农田大力推进耕地宜机化整治,通过社会化服务等多形式推广山地农机具,推动了一批“非粮化”整治和撂荒地复耕。2022年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实现50.78%,播州区获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去年,我市持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99.7%。全市新认证绿色食品21个、有机食品27个,累计培育认证“两品一标”产品181个。围绕“一机两池”(农机、沼气池、化粪池)全面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常态长效巡察监管机制,牢牢守好安全生产底线。

  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去年,我市扎实推进中央、省生态环保巡视巡察和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秸秆和农膜综回收利用、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23312户、完成率115%。扎实推进“十年禁渔”,累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1048次,立案查处渔政类案件502件、罚款27.8万元,习水县和赤水市“十年禁渔”工作获得省政府通报表扬。

  农村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去年,我市扎实推进“一市一示范”改革试点和10项改革课题,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和运营,建成全省首个农村产权交易村级示范点,2022年全市共审批农村宅基地17821宗、面积3309.71亩,并着力在提高粮食单产路径、深化农村“三变”改革、“一户多宅”解决路径、农民建房管理、村级扶贫项目经营性资产开发等方面探索了一批有益经验,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山区农业现代化探索形成体系。我市制定出台了贵州省第一个《山地特色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试行)》,让山区农业现代化更形象、更具体,为“四新四化”中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遵义探索、遵义方案、遵义路径。指标体系分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支持保障、质量效益、绿色发展6个指标组,提出到2035年遵义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和路径。

  三

  提高单产水平和综合效益,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要求。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持续深化机制改革添活力、注重科技创新强动力,坚持市场导向增效益,奋力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上探新路。

  今后,我市农业战线将锚定目标不放松,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握主旋律主基调,按照市委、市政府“农业要强”“农业要活”的指示要求,着力守好粮食安全、农业安全、生态环保三条底线,扎实推进现代种业提升行动、粮油产能提升行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行动、生态畜牧渔业扩群增量行动、市场活力提升行动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行动,统筹推进好乡村发展、建设、治理等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用心用情办好“贵州茶博会、贵州辣博会、农民丰收节”,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5.8%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实现9%以上。(记者 李培松)

[责任编辑: 吴雨]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50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