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白云食用菌产业实现“接二连三”

2023-02-21 15:51:11  来源: 贵州日报

  2月13日,走进白云区艳山红镇尖坡村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破袋而出的香菇,一簇簇,一笼笼,宛若撑起的一把把小伞。“去年,我们引进科研院校及企业共同试点种植10亩鹿茸菇。目前,15万棒菌棒已陆续出菇,通过市场直销、线上购买、现场采摘等方式销售。”尖坡村党支部书记陈跃华介绍。

  去年以来,白云区大力推进林下食用菌发展,扩大种植规模,在优先保障耕地用于粮食生产大局的基础上,推进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林下经济发展。2022年,该区累计完成食用菌种植4616.5万棒,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2.59%;实现产量2.57万吨,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2.8%;新增都溪林场林下红托竹荪、冬荪采摘基地50亩、沙文对门山——扁山林下红托竹荪种植面积270亩,以及牛场红锦、黄官,沙文蒙台林下赤松茸种植300亩,累计种植林下食用菌1200亩。

  发展食用菌光有原料不行,还得有完善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在该区牛场布依族乡阿所村和都拉布依族乡上水村交界处,一排排集装箱式“小房子”颇为壮观,这里是白云区食用菌产业示范园。

  “这些‘小房子’是智能菇房,可实现对食用菌生产现场气象、土壤、水源环境的实时监测,通过远程自动化控制,进一步缩短生长周期、人力成本。”现场技术人员吴英凯以红托竹荪为例,“按普通大棚种植,1平方米最多种植10余棒,而智能菇房的1平方米可种植40余棒,一个菇房年产能750公斤,年产值是传统栽培方式的3到5倍。”

  白云区不断完善食用菌种植基地设施配套建设,通过申请市级食用菌产业发展补助资金及企业自筹资金方式,完善牛场布依族乡红锦村22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喷灌设施,进一步提高该基地抵御干旱天气的能力,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各种植基地还通过“羊肚菌+辣椒”“羊肚菌+蔬菜”“羊肚菌+赤松茸”“红托竹荪+赤松茸”等菜菌轮作、菌菌轮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同时,积极推进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按照“种植在全省、加工在贵阳(白云)、销售在全国”的思路,大力发展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引进培育精深加工企业7家,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个、四星级家庭农场1家,相继建成香菇软罐头、灵芝保健品、食用菌代餐粉、菌菇面(粉)、红托竹荪乳酸菌等精深加工产品生产线,注册了云尚菇、孔小菌、黔六珍、蘑力三珍等商标。2022年,全区食用菌加工产值达4亿余元。

  此外,作为白云区推动食用菌产业“接二连三”高质量发展而实施的重点项目之一,蓬莱仙界·蘑力小镇项目于去年“五一”开园迎客。该项目占地面积560亩,以食用菌为主题,深度融合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科普教育、养老养生等产业集群打造农文旅综合体,一期建设包括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交流活动中心、贵州菌菇博物馆、营地素质拓展区等,已成为市民群众近郊游、周边游的打卡好去处,为白云区加快打造贵阳乡村振兴都市版奠定了良好基础。(记者 杨唯)

  

[责任编辑: 邓娴]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82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