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石阡县坪地场乡:幸福之水汩汩来

2023-02-22 14:58:08  来源: 石阡县融媒体中心

  一声声水桶碰撞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村民们挑起担子,沿着蜿蜒的山路,到深山沟里去挑水……这道曾经的“风景”,随着脱贫攻坚战役的全面告捷,终于从石阡县坪地场人的生活中远去。拧开水龙头,看着清冽的自来水哗哗流出,坪地场乡雷首村村民余启松感慨万千:“我们终于告别了看天吃水的日子,家家通自来水,用水不再愁,很方便”。

  和雷首山村一样,缺水“出名”的坪地场乡18个行政村均通了自来水,村民们因此过上了可期可盼的幸福日子。告别挑水的日子,群众从“喝水难”到“有水喝”,坪地场乡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但“民生为重、治水为要”的共识从未改变,而是一任接着一任干。

  “治水”号角吹响以来,坪地场乡党委政府有效统筹,蹄疾步稳、多点突破、全力以赴,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利用金融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引导农民自愿投入等方式,多方筹资重点投入饮水工程建设,妥善解决了最难的资金瓶颈问题,为推进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和管网延伸工程建设赢得了主动、奠定了基础。

  以水为脉,不负人民。该乡坚持以“和平、枣园、汪河”三大片区为切入点,党委班子带头向“缺水”宣战,上下齐心努力,党员干部奋战在田间地头、高山深涧中,换水泵、架管道、修水池、接管网,三大管网水系已全面贯通,投入50余万元购买进化设备净化水质,百姓自此用上了干净水、稳定水,彻底改变了政府送水、百姓挑水、全村无水的状况,撕掉了历史以来缺水标签,真正做到了让水润泽于民生。

  随着一根根管道连接组建,一条条供水“动脉”开始涌流,流入村民的家里。从“喝上水”转向“喝好水”,这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的民生。坪地场乡通过整合各类要素,努力打好农村饮水工程规模水厂标准化管理和供水水质达标率“组合拳”,进一步建立起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体系。

  该乡还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村民议事会等,与各村各户签订运行管理协议,以“政府牵头+公司代管+村支部配合+农户监督”的模式,严格对照运行管理职责,建立运行管理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此外,明确专人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每村配备管护人员2名,通过“基本待遇+绩效考核奖励”的方式,实现饮水管理有制度、管护有成效、管运有保障,形成水池有水、有人管水、全民护水的良好局面,有效降低了未来的管理维护成本。

  建立了专业的工程养护和抢险队伍,健全完善了供水工程维护的服务体系;建立了全天候服务和保障制度,定期公布水质检测报告,接受社会监督,让群众用上放心水、明白水。

  毛家营村地处坪地场乡主要干道,为县乡互通的必经之地,且临近高速路口,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但因“水问题”的困扰,该村长期以黄花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近年来,乡政府围绕三级提灌建设,逐渐完善水利项目建设,为毛家营村送来了发展“活水”。村党组织书记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方向,领头建成毛家营村生猪养殖产业,伴随“水问题”的解决,养殖场圈舍清洗、牲畜用水等问题迎刃而解。近两年该村依靠农畜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腰包”逐渐鼓了起来,当地老百姓就业机会多了起来。近年来,毛家营村先后成为市级“六共”机制示范点、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往日贫困村蝶变今日发展强村,极大地提振了干群发展信心。

  因水而兴,富一方百姓。根深蒂固的“缺水”标签,让许多想在坪地场乡发展的百姓和企业望而却步,但今非昔比,随着防洪排涝、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当地百姓选择在家门口就业,还吸引了不少外企落地,涓涓自来水的流通也绘就了整乡的幸福底色。(王健 全再红)

[责任编辑: 王雪松]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8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