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肖正强:积极探索“五村共治”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新华网

全国人大代表肖正强:积极探索“五村共治”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2023-03-07 14:21:32
来源:新华网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肖正强

  新华网贵阳3月7日电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就创新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等问题,新华网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肖正强。

  新华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请您介绍一下平元村在创新乡村治理上的做法和成效?

  肖正强:近年来,平元村聚资源、汇民智、优民生,积极探索“五村共治”模式,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和美乡村格局。

白云镇平元村飞虎山脚下油菜花盛开。新华网发

  一是支部带村。发展壮大支部党员,2022年发展年轻党员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同时加强党员管理教育,确定每月21日为党员活动日,组织党员开展学习和活动,提高党员宗旨意识。2022年组织党员义务劳动5次,组织学习10余次,帮扶困难户献爱心1次。

“兵支书”肖正强带领党支部做志愿服务。新华网发

  二是产业兴村。依托龙头企业昊禹米业大力推广发展“稻+N”“三物共生”种养模式,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大米。组织成立村社一体合作社+公司+农户共同发展种植大红袍花椒500亩、蔬菜600余亩,还引进企业发展苗圃种植200亩,发动6名复员退役军人成立生物科技公司,发展黑水虻养殖和深加工。

肖正强带领农户种植花椒。新华网发

  三是民主管村。依托群众说事室、数字乡村平台,让群众说事、议事、定事,参与村级事务和进行监督,2022年通过村级议事例会制度,先后协商解决村级事务12起,解决邻里纠纷8起。

  四是乡贤助村。将乡贤能人聚拢在一起,如蔬菜大王朱胜成、陶艺匠人黄简松等人才,为村级发展献策,组建“智仁勇”助学拥军基金会,2022年有16名学子、新兵获得奖励金。

肖正强走访农户。新华网发

  五是生态美村。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宜居乡村环境,2021年以来累计投资100多万元,修建耕道3公里、白改黑6000多平方米、治理黑臭沟渠600多米和巩固亮化工程、村民厕所革命项目改造等,村里出现了“街净、沟清、庭美”的景象。

  新华网:都说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平元村在产业上有何发展和优势?

  肖正强:平元村立足自有的资源禀赋,科学定位,谋划和推动发展三大产业。

  一是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平元村具有距今1.2万年左右的古人类化石遗址飞虎山遗址,有上千亩的连片稻田,有区内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昊禹企业。2021年12月我们启动了“昊禹·稻花乡里”美丽田园项目建设,总规划面积3000亩,打造以飞虎山古人类遗址、稻油田园画、观光小火车、七彩梯田、田园露营烧烤、稻城空间、圆梦观光塔、果蔬采摘、研学体验、夜间灯光秀等一环九区乡村振兴集成示范项目。目前完成了接待中心、休憩长廊、稻城空间观景长廊、观光圆梦塔、观光小火车、帐篷露营基地、民俗展览馆的建设,已经具备开放接待的条件。2022年全年共接待游客累计约21.9万人次,营收50万余元,直接带动就业78人,间接带动就业1500余人,季节性临时用工8000余人次。2023年预计实现全年营收超过500万。

  二是生物科技的变废为宝。我们通过外出学习引进成立了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技术孵化为一体的规模化专业型环保生物科技公司,实施黑水虻养殖及有机废弃物处理循环利用,年产值约2000万元,日均消化餐厨垃圾10吨,实现餐厨垃圾分类终端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使餐厨垃圾变废为宝转化为绿色循环经济。村集体通过厂房入股分红、大棚出租每年增收26万元,同时发展大红袍花椒种植500亩,将黑水虻烘干后废弃残渣作为肥料,用于花椒种植,每年可节约生产用肥成本约30万元。花椒种植、黑水虻养殖可带动就业150余人,目前正在积极筹备扩大黑水虻养殖规模,计划今年建立第二条养殖和生产线,届时可日均消化餐厨垃圾10吨,有效处理平坝区和贵阳餐厨垃圾。

肖正强查看花椒生长情况。新华网发

  三是小田变大田的优质稻米种植。我们依托“平坝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动员村民将田地流转给辖区龙头企业昊禹米业,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大米,培育优质大米品牌,实现“小田变大田”“闲田变忙田”“差田变良田”,村民不仅有土地流转和务工收入,还可以订单返租,带动了农户多种粮、种好粮。同时,还涌现了发展生菜种植朱胜成、苗木培育黄海等一批种养殖大户,增加了群众致富渠道,搅活了一村的经济。

【责任编辑:谢素香 】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14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