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定超:贵州六盘水迈上转型升级新征程-新华网

全国人大代表张定超:贵州六盘水迈上转型升级新征程

2023-03-08 16:17:17
来源:新华网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委书记张定超

  新华网贵阳3月8日电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就六盘水自身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和实践,新华网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委书记张定超。

  新华网:作为南方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2022年1月,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加快支持六盘水等地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增加煤炭先进产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请您介绍一下,六盘水在这方面有什么探索和思考?

  张定超:六盘水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储量占贵州省近三分之一,煤炭资源远景储量844亿吨,探明储量241.6亿吨,保有储量230.19亿吨。“三线”建设以来,六盘水累计为国家贡献了超过15亿吨煤、6500亿度电,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已初步形成以煤炭、电力、钢铁、建材为支柱的现代工业体系。党的二十大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战略部署,为我们谋划和推进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就巩固发展煤电特色优势产业,明确了“一二三四”的发展方向。

  位于六盘水中心城区的水城河,河水清澈见底,两岸樱花盛开。新华网发(孙大方 摄)

  一是巩固煤炭产业领先“一个地位”。全市现有生产(含试运转)煤矿90个,规模7695万吨/年,正常生产矿井平均单井规模达到85.5万吨/年。我们将积极主动融入国家能源安全重大战略,抢抓贵州省委、省政府把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的重大机遇,持续做大做强能源及能源化工两个首位产业,深入实施煤矿新建一批、技改一批、提升一批、整合一批、盘活一批、淘汰一批“六个一批”分类处置,促进煤矿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确保到“十四五”末全市煤炭产能达到1.2亿吨/年、原煤产量1亿吨、平均单井规模100万吨/年以上。

  二是促进煤电与新型煤化工“两翼延伸”。围绕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的部署要求,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打通全产业发展链条,推动资源开发利用向下游延伸发展。电力方面,去年贵州得到国家新增火力装机指标700万千瓦,通过指标竞优六盘水获得330万千瓦,全市现有电力装机1221万千瓦,我们将坚持多能互补、协同发展,重点推进获批项目实施,协同推进火电与光伏、风电、瓦斯等电力发展,加快打造“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新型煤化工方面,省里明确重点推进的7个煤焦化项目六盘水占6个、5个重点煤化工园区六盘水有3个,将以最完备的前期工作、最先进的设备技术、最严格的环保要求、最完善的产业链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2022年10月,世界首台矿用机动型硬岩掘进机“凉都号”在六盘水顺利下线。新华网发

  三是推动煤电产业“三化发展”。围绕破解市场竞争、安全生产、绿色低碳三大难题,瞄准高端化,抓好煤矸石制取聚合铝铁联产白炭黑等科技攻关,提升市场竞争力;聚焦智能化,持续推进智能煤矿建设,今年实现三级标准化煤矿动态清零、二级标准化动态达标,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最大限度实现少人则安、无人则安;对标绿色化,按照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提升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水平,今年计划改造煤电机组装机120万千瓦,新增新能源装机40万千瓦以上。

  四是实现产供储销“四位一体”。“产”的方面,积极推进煤电扩容增产,加快释放优质产能,今年计划完成18个煤矿技改建设和复工复产,新增产能825万吨/年,原煤产量达到7600万吨,为经济加快恢复提振提供坚实支撑。“供”的方面,全力抓好电煤、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供应,今年计划完成电煤保供3080万吨,切实保障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能需求。“储”的方面,新国发2号文件明确,“在毕节、六盘水、黔西南布局建设大型煤炭储配基地,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前期我们已先行谋划,拟在水城区和盘州市布局3个煤炭清洁储配基地,盘州市、水城区煤炭储配中心2个项目已申报进入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库,目前均已动工建设。“销”的方面,统筹兼顾内外“两个市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促进六盘水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六盘水高质量发展。

  新华网:这几年,在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之后,2022年六盘水市又荣膺国家森林城市。从工业重镇到国家森林城市,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上,六盘水有什么经验、路径和实践?

  张定超:绿色发展是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因煤而建、因工而兴、因“三线”建设而荣耀的六盘水,与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在享受资源红利、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曾遭受严重破坏。面对空前的环境压力,六盘水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江南煤都”到“中国凉都”“生态绿都”的精彩蝶变,绿色已经成为六盘水发展最靓丽的底色。

产业集聚发展平台——红果经济开发区。新华网发

  一是既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又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2019年8月,六盘水成功获批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四年来,我们坚持以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引领,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摆脱路径依赖,走出资源陷阱,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22年,六盘水加快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正常生产煤矿“两化”改造全覆盖;大力实施煤炭产业倍增行动,全市原煤产量7409万吨、同比增长5.3%,创历史新高。多能互补、协同发展成效显著,优选获批330万千瓦火电装机指标,盘江新光燃煤发电项目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铝及铝加工、新能源及煤矿装备制造等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

  二是既抓城镇生活水平提升,又抓乡村加快全面振兴。我们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加快推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抓手,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盘州入列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长效机制,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人口减少11.07万人;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安置点“四个活力”不断提升。乡村振兴“五大行动”“1333”工程全面实施,169个示范项目和75个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加快建设。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2022年新(改)建农户厕所2.7万户,30户以上自然村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90%,成为贵州省首个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的市州。

位于水城经开区的铝产业集群产业链。新华网发(孙大方 摄)

  三是既抓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又抓绿水青山开发利用。我们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占比达50%以上。管好山,2022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5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20.8平方公里,生物多样性加快恢复。治好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五场战役”,获批创建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市中心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创下连续1350天100%优良率的纪录。护好林,持续推进国土绿化,2022年完成营造林2.9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2%,林业综合产值达369.04亿元,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种好田,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以“两园一田”为引领,推进以猕猴桃、刺梨、茶叶“凉都三宝”为主导的山地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交出了一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满意答卷。

  新华网:近日,中国青年男子冰壶队首次夺得世界青年冰壶锦标赛男子组冠军,其中有两名运动员来自六盘水,这是六盘水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喜人成果。请问,六盘水如何做好“夏凉、冬雪”两篇文章,让气候经济生根凉都,让冰雪运动开花结果,推动六盘水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定超:在贵州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中,赋予六盘水“避暑康养+冰雪运动”文化旅游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六盘水突出用好“中国凉都”“南国冰雪城”独特名片,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做好做足“夏凉、冬雪”两篇文章。

盘州市哒啦仙谷。新华网发(陈修 摄)

  以凉爽破题,做好康养避暑文章。六盘水有凉爽的天气、清新的空气,夏季平均气温19.7℃,既是避暑之都也是名副其实的康养之地。六盘水抓住“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机遇,按照“旅游+”“+旅游”的理念唱好“融合戏”:以“旅游+农业”促进农旅一体,以“旅游+工业”促进工旅互动,以“旅游+城镇”促进产城融合,以“旅游+服务业”促进三产优化,以“旅游+体育”促进康养业发展,以业态的多样化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以新的业态提升游客的人均消费水平、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吸引力。

位于水城区的玉舍雪山滑雪场,成为南方人滑雪的首选地。新华网发

  以冰雪提档,做活南展西扩文章。抢抓国家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机遇,建成玉舍雪山滑雪场、梅花山国际滑雪场、乌蒙滑雪场3个世界上纬度最低的天然滑雪场,建成落别龙井、廻龙溪等6个温泉。围绕“滑雪+温泉”,把冰雪运动与温泉疗养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运动健身、体育旅游等健康休闲产业业态,2022年12月进入滑雪季至今,全市3家滑雪场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3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积极开展“冰雪进校园”活动,促进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带动冰雪运动飞入寻常百姓家。目前,六盘水共培育冰雪运动示范学校、幼儿园15所,其中7所小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特色学校,1所中学被评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冰雪旅游丰富了“多彩贵州”的品牌内涵,推动“冷资源”变成了“热经济”。

  立足新起点,抓住新机遇。六盘水将保持战略定力,用具体、务实、富有创造性的举措,把高质量发展的共识转化为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推动全国两会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把蓝图化为美景,把憧憬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吴雨 刘昌馀 】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18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