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山贵水展新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赵新兵 欧甸丘 郑明鸿
两年多来,贵州围绕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要求,全力主攻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建设,实现了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贵州调研时看到,广袤的黔山贵水之间,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泉流喷涌,一幅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图景正在徐徐铺展。
新型工业化:量质同步提升
聚焦新型工业化,贵州全力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推动“贵州制造”进入更加广阔的市场,构建量质同步提升、富有贵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初春时节,贵州黔南州瓮安经济开发区迎来基建高潮,多个投资额均超20亿元的新项目正在施工。作为贵州省重点培育的千亿级化工园区,目前已经构建起“磷矿—磷酸/工业磷酸一铵—磷酸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磷矿—无水氟化氢—五氯化磷—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电解液”等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链。
“今年,我们将重点加速推进23个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700亿元,建成达产后可以实现产值1500亿元以上,税收70亿元以上。”瓮安县委常委罗培林说。
从贵州全省看,以重大项目为引领,促进工业补链延链强链,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2月1日,贵州省68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新型工业化项目250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
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让贵州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明显提升。首钢贵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金柱表示,该公司近年来凭借工艺创新和新技术研发赢得了新的竞争优势,其生产的易切削钢的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超70%,生产的国内成品钎市场占有率达57.10%,保持国内市场第一地位。
近年来,贵州全省432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有200余项技术及产品实现产业链填空白和补短板。
在一些尖端科技领域,贵州企业开始崭露头角。2022年11月,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首件在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制造完工,核心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增强热负荷第一壁直接面对芯部一亿度高温等离子体,同时要承受高达4.7兆瓦/平方米的高热负荷,是保障聚变堆运行的核心部件。我们公司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联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攻克了材料性能、部件制造精度等一系列极具挑战的科学和工程难题,为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和安说。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说,贵州正大力发展能源、矿产资源等基础产业,推动白酒、食品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重点产业和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
贵州省黔西市化屋村麻窝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022年5月6日摄)。陶亮摄/本刊
新型城镇化:宜居宜业更和美
新一轮城镇更新行动,将贵州新型城镇化推向新高峰,促进城镇品质持续提升,承载能力持续增强。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全面推进,城镇化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安顺市西秀区市西社区的八大小区是8家公司的员工宿舍。最近,不少原本已经搬出去的居民,又选择搬回这个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小区居住。
老旧小区改造让老楼焕发新生机。“过去屋面渗漏、管道老化破损、道路坑洼不平,不堪忍受的居民纷纷搬离。”八大小区居民杨国俊说,“老旧小区开始改造后,拆除违建、路面改造、新增绿化等等,让小区从城市管理边缘变成了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温馨家园。”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背街小巷、地下管网等“四改”,让越来越多城镇小区变得更加宜居宜业。2022年,贵州新开工棚户区改造2.06万户、建成14.7万户,开工老旧小区改造21.36万户,完成背街小巷改造2347条,新建城镇地下管网4007公里、改造981公里。
新型城镇化除了硬件改造,更注重软件建设。以提升城镇小区管理水平、强化基层治理为目标的探索,正在贵州各地铺开。
通过红色美丽楼栋创建,遵义市汇川区洗马路街道洗马社区的居民楼杜仲林场A栋一改矛盾纠纷不断状况,变成团结互助的示范楼。
“以前垃圾乱丢乱放,煤球堆满大半边楼道,野广告贴满墙,引发居民之间各种小矛盾。”洗马社区党支部书记糜伶说,居委会提出围绕“有健全的组织体系、有良好的外在形象、有丰富的活动载体、有高效的运行机制”的“四有”标准开展红色美丽楼栋创建,彻底改变了小区的脏乱差面貌。
“党员带头清除野广告,让居民清空堆放在楼道的杂物,每户负责本楼层的卫生,形成了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大家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都得到了提升。”小区居民陈延辉说。
城镇更新行动逐步释放新型城镇化内需潜力。目前,贵州正在打造以贵阳—贵安—安顺为引擎的黔中城市群,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沪昆通道和粤港澳—成渝主轴三条国家交通主骨架,推动形成三条城镇发展带,建设遵义省域副中心,培育毕节省域副中心。
“必须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推进开发区建设与城镇建设有机衔接,大力发展城镇商业和服务业,增强城镇吸纳就业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贵州省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说。
农业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凸显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地面貌,让贵州的农业生产难以获得规模化效益。贵州扬长避短,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走上了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之路,农业生产方式在变革中迈进机械化、智能化时代。
初春时节,贵阳市修文县六屯镇大木村的农田里,绿油油的油菜迎风招展。自从前年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把村里2200多块“巴掌田”合并为230块田之后,大木村油菜、水稻的耕种采收基本已经实现全程机械化。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山地农机研发、应用进程提速,农机社会化服务推广步伐加快,让贵州山区粮食生产步入了新的阶段。“农田全部托管给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收了油菜就种水稻,每亩田地的粮食增产至少10%,种粮效益也得到较大提升,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大大增强。”大木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福贵说。
把粮食种好是基础,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则是亮点。贵州茶叶、辣椒、刺梨、蓝莓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保持全国第一,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46%,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9%。
蔬菜产业是贵州重点发展的十二个特色产业之一,科技支撑让农业走上了更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在遵义劳仑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育苗大棚里,刚刚完成嫁接的茄子苗竞相生长。这些茄子苗经过嫁接之后,不仅能增强抗逆性,还能增产30%以上。
“苦瓜苗、黄瓜苗、西瓜苗等都在这里嫁接,每株苗的成本增加了,但是产量也增加了,减少了农药使用量,总体效益得到极大提升。”该公司副总经理黄中强说。
一批批打上贵州烙印的农产品,经过深加工之后,不断走出大山,走向海外市场。
当下,贵州省湄潭县栗香茶业有限公司流河渡村茶叶加工厂正在准备春茶生产,该厂是生产出口红茶的重要基地。每年5月到11月间,一批批茶青在这里加工成红茶之后,源源不断销往欧洲。
“去年共加工了120吨,今年预计要加工400吨,需要消耗茶青1600吨以上。”流河渡村茶叶加工厂副厂长谭鑫说。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种植养殖结构,提升产品品质,打造特色品牌,积极推动“黔货出山”。开展山地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推进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促进科技化、智能化,推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0%左右。
旅游产业化:业态渐丰品质升
今年春节期间,遵义市娄山关景区迎来新一波游客,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景区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娄山关景区附近的东润航涧客栈大年初四开业,便接待了来自深圳、上海的4个旅游团,客房基本住满。
遵义市汇川区文化旅游局副局长阙忠贵说,近年来,娄山关景区先后建成娄山关云栖露营公园、娄山关红色书屋等新项目,还推出红色曲艺剧院、娄山关大捷实景演出等,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增强游客体验。
在黔南州荔波县,“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名片成为聚集人气的“王牌”,大小七孔景区青山叠翠、水光潋滟,游客络绎不绝。
“荔波着眼于用好自然珍宝、文化瑰宝两张名片,充分用好周边省份客源市场优势,深入挖掘国内旅游市场,以更大力度开拓国际市场,广泛吸引八方游客。”荔波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
历经多年积累,从文化游,到生态游,再到文旅融合,贵州“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步伐稳健有力,带动旅游服务朝着更加精细化、特色化方向不断迈进。
乌江之畔的毕节市化屋村风景秀美,如今成了贵州生态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化屋村驻村第一书记常开林介绍,为了满足游客服务需求,当地目前已有100多户村民从事旅游业,包括餐饮、民宿、歌舞表演和导游服务等。今年春节期间,化屋村共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
2022年,在离开家乡多年后,村民王进周回到老家化屋村,投入40余万元将家中房屋改造成有7间标准客房的民宿,旅游旺季的月收入可达到五万元。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说,将继续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化在高质量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紧紧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用好世界级资源、对标世界级标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旅游格调品位,加快推动贵州旅游产业化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