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
近年来,贵州把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作为法治政府创建的重要抓手,通过不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持续推进“减证便民”,持续破解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不断提升行政执法质效。
“减证便民”强化源头治理
以前“开够证明再办事”让人跑断腿,现在“签署承诺即办事”又快又好。如今提到“告知承诺制”,贵州健豪农业有限公司和贵州正联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的负责人仍心存感激。
两家企业创办之初,由于租赁厂房没有相关完善手续,面临着营业执照无法办理的情况。当三都水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通过“告知承诺制”这一惠企政策,让这两家企业顺利办理了相关证件。
优化营商环境,减少企业或个人提交各种证明材料,是政府部门一直努力的方向。2019年至2020年,贵州持续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工作,清理省内自行设定的证明事项435项,公布地方性法规设定的省有关部门保留证明事项15项、地方性法规设定的市(州)保留证明事项48项,有效解决了“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问题。
为进一步便民利企,贵州于2020年开始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及时调整、公布《贵州省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目录》,目前,有46个证明事项,企业或个人可以不需要提交证明材料,而是通过书面承诺的方式进行办理。
这一举措,极大地方便了企业或个人在贵州的生活与工作。截至目前,通过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累计办理依申请行政事项5876205件,涉及11个系统有关户口迁移、企业开办、医疗保障等领域,有效解决了群众办证多、办事难、来回跑等问题。
“加减乘法”优化执法力量配置
围绕建立健全权责统一、权威高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目标,贵州先后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全省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市县推进改革做好了顶层设计。
在执法权限、执法范围上做“加法”。推进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综合执法改革。分别将119项、34项由县级政府部门实施的行政执法权依法赋予16个经济发达镇、15个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试点县所辖乡镇(街道),推动乡镇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努力解决基层“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
在执法层级、执法队伍上做“减法”。省级原则上不再承担具体的执法活动,省级共撤销执法队伍18支,减少执法层级,努力消除重复执法。全省41个县(市、区)积极探索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着力解决多头执法问题等问题。
在配合机制、执法方式上做“乘法”。完善配合机制,合理划分行政执法部门与综合执法机构之间的职责边界,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协调配合。
“三项制度”推进执法规范透明
为促进行政执法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2019年以来,贵州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即: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良好的制度设计,需要得力的干部队伍抓落实。为进一步有效提升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贵州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试制度,探索“通用执法知识培训”+“专业执法知识培训”相结合、执法证件申领培训+执法人员每年定期轮训相结合的执法人员培训模式,2018年以来共培训行政执法人员150939人次,换发全国统一样式行政执法证件67726个。2022年开展的“贵州省行政执法人员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更是将理论武装、党性教育、业务培训、实战训练、专项整治相结合,覆盖全省近8万名行政执法人员。
同时积极探索包容审慎执法新模式,省税务局成功试点“说理式”执法,创新“帮扶式”自查执法,“无风险不检查、小微企业少检查、实体经济鼓励自查自纠”。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制定了本执法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细化了不予行政处罚的具体情形,建立包容审慎的行政处罚机制,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将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中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一刀切”“运动式”执法等作为执法监督内容,组织评查行政执法案件卷宗5万余件,自查和监督整改行政执法突出问题559个,并建立整改台账,通报督查结果,督促整改到位,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整治。
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这道“必答题”上,贵州努力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记者 熊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