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勇立潮头破浪行——七星关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2023-03-22 08:43:10  来源: 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

七星关区城市一隅。李金苗 摄

  触摸城市发展建设的脉搏,时光见证着七星关区历史的积淀,也见证着七星关城市建设翻天覆地巨变。

  毕节市七星关区素有“乌蒙腹地、三省红都”之称,是全国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之一。近年来,七星关区按照建设“川滇黔区域中心、西南重要门户枢纽、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山水生态花园城市、产城融合示范新区”发展定位,不断加快同城化建设步伐,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面貌和品位不断提升。

  规划 一张蓝图绘到底

  “方寸之地、泥泞坑洼”这是65岁的市民刘瑾记忆中城市的模样。岁月激荡,弹指一挥间,低矮破旧的危房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取代,儿时狭窄泥泞的小路被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吞噬”,城市更新和扩展日新月异。

  规划是城市的蓝图,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

  撤地设市前,毕节城区空间拓展缓慢,中心城区经济总量小、城市功能弱、环境面貌差,城市建设相对滞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成为典型的“小马拉大车”。

  1993年12月,毕节县撤县建市(县级),将市辖区命名为“七星关区”,其后七星关区以提高城市承载发展能力为重心,建立了层次齐全、体系完善、结构合理的城乡规划体系,定位将“七星关区”建设成为毕节试验区发展的先行区和支撑贵州西部经济带发展的增长极。

  进入“十四五”,聚焦“城市服务型”功能定位,七星关区突出以人为本,确定了“力争用4—5年时间搭建一个200万人口的城市框架,建设黔滇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完成“三区三线”划定,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规划,完善公共服务和城市功能,并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推动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城镇管网改造建设,不断提升城市“颜值”和“气质”,构筑起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目前,七星关区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83.5平方公里,完成棚户区改造4257户、老旧小区改造84个、背街小巷改造25条,建成雨污管网45.59公里、燃气管道7.8公里;海绵城市项目覆盖面积16.8平方公里、覆盖率达29.38%。

  “民以居为安”,从农业村镇到产城融合的新城,从土坯院落到高楼林立,从羊肠小道到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从“方寸之地”到大型商业综合体,七星关区城建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喜人嬗变,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美丽七星关交出了一份城市建设的精彩答卷。

  建设 宜居宜业展新姿

  处处皆美景,移步即成画。又到阳春三月,七星关区每个角落都点染着绿意,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这里正在发生一场“蝶变”。

  曾几何时,倒天河遭受污染,河水不再清澈。破旧出新,七星关区加强对倒天河水库的环境整治,通过控源减排、生态治理、流域监管等措施,全力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并实施了“19456”工程,对河道景观进行提质改造,还河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

  倒天河的蝶变,得益于七星关区从未间断过的生态建设。近年来,七星关区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通过规划建绿、见缝插绿、破墙透绿、拆违建绿等措施,不断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生态空间、市民的活动空间、城市的特色空间,是提升城市价值的最好途径。七星关区以绿为底,修建了南山、纱帽山、北镇关等山体公园及同心城市公园、人民公园、德溪湿地公园等综合公园。并加大城市道路绿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成了杜鹃路、深圳路东兴路、草海大道等建设,并在城区分流岛、花箱护栏栽种四季海棠、菊花、鸡冠花等,使新老城区绿化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七星关区城市建成区绿地率提高到40.6%,完成营造林9.51万亩、水土流失治理13平方公里。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颁发全省第3张林业碳票,碳票面积2.06万亩,监测期碳减排量9.58万吨。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的核心在人,让人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标尺。如今,看得见山水、听得见鸟鸣、闻得到花香,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成为七星关区生态文明的闪亮名片,持续扩张的“绿色版图”,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管理 优势再造育动能

  “到社区文化室看看书,参加老年合唱团,再约老姐妹一起到扶贫车间编藤椅,这日子过得真舒坦。”说起现在的生活,柏杨林街道居民赵远英喜不自胜,她原是田坎乡白沙河村的村民,曾经家里人多地少,入不敷出。2018年6月,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全家搬入柏杨林街道,开启了全新生活。

  能够在晚年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赵远英觉得很幸福。

  城市更新并非易事,“三分建、七分管”。近年来,七星关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七星关区博物馆、体育中心、美术馆、会展中心、地下综合管廊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公共厕所、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社会停车位,维修维护城市道路等,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在提升城市建设文化软实力方面,七星关区强化风景名胜区、文化与自然遗产管理,修缮和保护了大屯土司庄园、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并积极开展历史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加快对历史文化景点和民族文化村寨的开发建设和修缮,保护景点、文物、和古树,使城市呈现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同时,通过巧打长寿之乡、古茶树之乡、三省红都等“文化名片”,加速推进大生态、大文化、大旅游融合发展,实现现代建设与生态文化、历史风貌相得益彰,现代城市与历史遗迹有机统一。

  在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七星关区深入推进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并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交通、教育、医疗、社保、城市功能服务等问题入手,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持续为百姓幸福做“加法”,全面增进民生福祉,以高质量发展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目前,七星关新增城镇就业1.28万人,发放各类补贴4942.23万元、创业担保贷款3299.5万元。改扩建普通高中学校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所,新增学位6300个。完成11所公办幼儿园提质改造。建成“健康管理中心”23家,全区定点医疗机构均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惠民政策,城乡居民医保参保145.62万人。

  建设从未止步,发展仍在继续,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行驶在城市化进程的快车道上,七星关区将紧紧围绕市委“1+6+1”政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更新的视野、更强的干劲,奋力书写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崭新篇章。(李金苗)

[责任编辑: 李涛涛]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4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