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3月26日电(卢志佳)紫色的茶叶,你见过吗?早春三月,万物萌发,贵州省望谟县郊纳镇邮亭村的片片茶园里,茶树正在热烈抽芽,仔细观察能发现,这里的茶树新芽竟是紫色的。
3月25日拍摄的芽头和嫩茎均为紫色的紫茶树。新华网 卢志佳 摄
3月25日一早,在云雾裹挟的邮亭村八步紫茶基地里,当地的布依族群众正在举行一场采茶比赛,这是当地首届“紫茶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数十名选手身着民族服装、斜挎茶篓,穿行在茶陇之间,手指不停地飞舞,一捏一提一放,茶芽便装茶篓……近两年,紫茶产品颇受“茶圈”高端消费群体推崇。紫茶之乡郊纳镇虽地处偏僻,却也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茶人茶商们相聚在此,共品茶香、共论茶道、共商茶事。
3月25日,云雾裹挟中的望谟县郊纳镇八步紫茶基地。新华网 卢志佳 摄
郊纳自古产茶,据贵州大学茶学院普查统计,郊纳镇境内有8.6万余棵古茶树,树龄千年以上4株,其中树形巨大的“古茶树王”,树龄竟有1700多年。每到冬季,围坐在屋内火塘旁,摆上茶罐,紫茶叶用炉火缓慢煨烤,众人饮茶聊天——这是郊纳镇群众世代相传的饮茶习俗。
3月25日,参加采茶大赛的选手们在贵州省望谟县郊纳镇邮亭村的八步紫茶基地采茶。新华网 卢志佳 摄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很多人听过《茶经》的开篇之句,却不知道“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如此评鉴茶树的优次:“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即紫的品种为好。当然,古人认为紫芽更好,或许仅与他们尚“紫”的风气有关,但今人用科学手段做了论证。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曾受邀对望谟紫茶(八步茶)进行样品检测,给出了这样的结论:其原生品种根、茎、叶、芽、果、花均为紫红色,其游离氨基酸、水浸出内含物、花青素极高。其中,花青素是一般绿茶的30至50倍……
3月25日,望谟县郊纳镇的布依族妇女给小朋友演示如何采茶。新华网 卢志佳 摄
紫茶虽好,却很难得。记者在郊纳走访了古茶树园,也在利用古茶树资源繁殖出来的紫茶基地里观察,并不是每棵茶树发芽都为紫色,一棵紫茶也不是每个芽头都为紫色。据当地人介绍,紫茶只是在嫩叶初发时呈现紫红色,开展到三、四叶后就会恢复绿色,郊纳镇发展的1万多亩紫茶园,也还要慢慢选育,培育出性状稳定、明显的紫茶。
3月25日,一位身着布依族服饰的制茶师在郊纳镇紫茶文化节制茶大赛现场手工炒茶。新华网 卢志佳 摄
紫茶基地不远处的郊纳镇纳江社区乡愁广场上,来自全县的制茶选手们正在激烈比拼手工炒茶技艺,杀青、揉捻、做形、烘干……空气弥漫着浓浓的茶香。制茶比赛,也折射着当地政府的良苦用心。紫茶受追捧,但郊纳镇的一些紫茶茶青,却被外地茶商以原料价收购,要把利润留在当地,必须要全产业链式发展紫茶产业。
3月25日,一位制茶师在郊纳镇紫茶文化节制茶大赛现场手工炒茶。新华网 卢志佳 摄
一方面,望谟县郊纳八步农业综合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来带动农户参与茶产业发展,主要从事基地的发展和管理。另一方面,当地整合各项资金2356万元,建设了集生产、研发、参观为一体的紫茶加工总厂,每天最大能吞吐茶青1.2万余斤,生产成品茶2400余斤,可以满足郊纳镇及周边乡镇茶叶加工需求。
3月25日,一位茶艺师在郊纳镇紫茶文化节制茶大赛现场展示茶艺。新华网 卢志佳 摄
以郊纳镇为核心基地,望谟县秉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生态为本、科技驱动,以提升品质、打响品牌为重点,以打造中国紫茶大县为目标,将产业向邻近适合种植紫茶的打易镇、边饶镇、新屯街道等7个乡镇(街道)逐步推广。目前,望谟县累计完成八步茶种植面积2.19万亩。
3月25日,参加采茶大赛的选手们在贵州省望谟县郊纳镇邮亭村的八步紫茶基地采茶。新华网 卢志佳 摄
3月25日,一位制茶师在郊纳镇紫茶文化节制茶大赛现场手工炒茶。新华网 卢志佳 摄
3月25日,郊纳镇的布依族群众在采茶大赛现场演唱民歌。新华网 卢志佳 摄
3月25日,郊纳镇紫茶文化节制茶大赛现场。新华网 卢志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