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3个月进度超50%
我省首家电解锰渣项目建设“猛”得很
全省首家电解锰渣资源化利用项目,开工仅3个月,建设进度就超50%……
4月初,记者来到铜仁市松桃自治县贵州三湘科技有限公司,全省重大项目——该公司100万吨/年电解锰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正在加紧推进,争取早日迈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三湘科技的这一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把100万吨电解锰废渣“变现”为60万吨水泥用料,对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不仅减少电解锰矿渣的污染,也为锰渣综合利用提供有力示范。
“记者同志,别去行政楼,办公室没人,管理人员都在工地上赶工期。”刚进公司大门,记者就接到公司副总经理陈剑鸿的电话,听筒那头还充斥着推土机与运输车来回运作的轰鸣声。
抵达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吊车在来回运输钢筋,120多名项目工人与6台挖机同时开工,陈剑鸿则头戴安全帽,手持设计图在现场指挥。
“项目于今年1月3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进度已超50%,顺利的话预计在5月31日能点火试投产。”陈剑鸿介绍,公司已经把计划耗时4个月的工作量压缩至3个月完成。“这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
这句话在松桃自治县“四化办”项目攻坚队队长龙正渊的口中得到印证,“盯着项目干,围着项目转。”
从去年4月起,龙正渊作为企业包保干部,全程参与了该项目推介、谈判、选址、征地、资质申领等一系列前期工作。为更精准服务企业,去年12月25日,龙正渊正式把自己的办公地点搬到项目工地上。
“赶项目进度必须分秒必争。”龙正渊回忆,去年12月初,为保障项目顺利开工,他们把15天的前期场平工作缩短至5天完成。“印象最深的还是2月28日的成品罐浇筑,当时下着倾盆大雨,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为了不耽误进度,项目管理人员与工人熬夜奋战,克服重重阻碍,用一个通宵完成了1800立方米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一天一个样。”三湘科技总经理陈建湘如此形容项目推进进度,“我们通过技改,优化了锰渣低温与高温焙烧处理的工序,最大限度把锰渣里的氨氮脱离出来、把硫固化,进一步加工成水泥建材所需的胶凝材料。”
据了解,生产1吨电解锰会生成10吨左右锰渣固体废物,目前铜仁市锰渣堆存量约2400万吨,年新增量约160万吨,不仅占用土地,还会对水系、土壤造成污染。
该项目建成后,可年处理100万吨电解锰渣,制成60万吨水泥建材用胶凝材料,如果按每吨45元计算,每年可“变现”2700万元。“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尽快把松桃金地渣库堆放了20多年的20万吨锰渣处理掉,然后通过申请国家级专利把技术进一步推广复制。”陈建湘对锰渣“变现”应用前景充满期待。(记者 张弘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