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刺梨种子“上天” 科技创新“落地”

2023-04-10 11:20:40  来源: 六盘水日报

  万众瞩目中,一粒粒种子萌芽破土,小小的嫩芽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青翠欲滴。在技术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它们一天天茁壮成长,孕育着新的希望。

太空遨游回来的刺梨种子萌芽破土。

  “这些种子,可都是从太空遨游回来的‘宝贝’!”中志浩刺梨产业开发(贵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志浩”) 董事长蔡志林的眼里,一半是自豪,另一半则是满满的期待。

  位于盘州市胜境街道的中志浩刺梨产业观光园内,“太空种子”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科技创新成为热门话题。

  2022年6月5日,由中志浩提供的65克“贵农5号”刺梨种子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上天”。遨游太空7个多月后,这些种子顺利返回地球,送到盘州开始育苗。

  刺梨种子“上天”意义何在?众说纷纭中,蔡志林提出了自己独到见解——“十三五”以来,贵州刺梨产业发展迅猛,刺梨产品市场“群雄并起”。作为后来者,想要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以科技创新领航、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必然选择。

  “太空育种集航天、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于一体,是当今世界农业领域中最尖端的科技课题之一,目前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3个国家可以实现。”蔡志林告诉记者,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产生的诱变作用,可促使种子产生有益的变异,使其具备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优势。

  从1987年开始,我国正式进入太空育种领域。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中国已经有22个省(市)参与了太空育种,通过国家审定的品种已经有38个,80多个品种获得大面积推广。

  另一方面,刺梨产业虽然已不是“蓝海”市场,但放在全国范围来看,仍然是一个新兴的、有着无限可能性的朝阳产业。从2019年到2022年,贵州省刺梨综合产值从36.98亿元增加至150.8亿元,增长率连续4年超过35%。

  “刺梨浑身是宝,我看好刺梨产业的潜力!”2017年,蔡志林创建中志浩刺梨产业开发(贵州)有限公司,并着手打造自主品牌“刺梨工坊”,深耕刺梨科技研发及精深加工领域。

  以此为起点,中志浩在科技创新路上持续发力——

  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组长、研究员蔡祥海教授合作,确定了“刺梨种植基因库溯源工程”等四大基础科研项目;

工人精心操作设备。

  与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科学工程学院蔡金腾教授,“贵农5号”培育人、贵州大学农学院院长樊卫国教授合作,成立刺梨研发工作站,拥有完善的实验室和专项科研人员10余人;

  2022年4月20日,由中志浩申请立项,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系、中志浩联合起草,中关村产融合作与转型促进会归口发布《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南》团体标准,旨在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提质增效,提升刺梨产业的规模化、市场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水平。

  …………

  一个以太空育种、科技研发、标准制定等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体系正逐步构建,为刺梨产业发展注入了“源动力”。

  走进中志浩刺梨产业观光园展厅,长长的一面墙上,挂满了各种专利和荣誉证书,让人目不暇接。科技创新的种子,从一开始就深深植入了企业的基因里。

  但要让科技创新“落地”,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蔡金腾教授正在帮我们做富硒刺梨液的研发,已经送国检了,结果很快就会出来。”刺梨工坊研发组组长孙书苑是一位充满朝气的年轻姑娘,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的她,目前负责中志浩的质检、研发工作。能够学以致用,让她特别有成就感。

  在中志浩,还有很多像孙书苑这样的年轻人。在合作专家教授的带领下,他们正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未来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科技创新的“种子”,还播撒到了刺梨种植环节。

  2022年,中志浩创新提出了“分级收购”概念——过去加工企业收购鲜果,好的坏的一箩筐,既不能保证产品质量,也难以激发果农的积极性。而在分级收购机制中,产品质量至关重要。“我们对照标准收果,农残超标的坚决不要!”副总经理杨永俊告诉记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倒逼果农做好管护和采收,从源头上实现提质增效。“如果鲜果品质好、单产高,我们还会给予果农现金奖励。”

  通过分级收购、及时支付收购费用、奖励激励等方式,果农在增收的同时,种好刺梨、管好刺梨的意识被激活。

  “去年我们共向老百姓发放鲜果收购金2000余万元,一级果出果率达到60%!”杨永俊说,目前中志浩已与10余家合作社、种植大户签订了“联合共创高质量刺梨种植基地合作收购协议”,计划打造高质量基地3万亩,以确保刺梨加工原材料供应及品质。

  如今,中志浩已拥有刺梨易拉罐饮料生产、刺梨口服液生产等刺梨精深加工生产线11条,年加工能力5万吨。生产的刺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带动果农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直接解决就业岗位1000余个。

  “未来,我们还将在科技创新上投入更多的力量!”蔡志林说,中志浩要努力让贵州大地上漫山遍野的刺梨,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短评:

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从蒸汽机出现,到电力被广泛应用,再到电脑的普及,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科技创新都是最根本的推动力。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

  当下,中国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如何写好高质量发展“答卷”?科技创新成为最核心的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第一条即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对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

  归根结底,走科技创新之路,是企业的选择、更是时代的选择。中志浩在科技创新上的积极探索,无疑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记者 任舟影 宋迪 陈颖军)

 

[责任编辑: 李涛涛]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0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