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贵州”新探索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赵新兵 李凡
近年来,贵州省抢抓“双碳”机遇,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以打造产业集群、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强化政策措施和要素保障等方式,推进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积极打响“电动贵州”新名片。
驰骋新赛道,塑造新动能。《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贵州多地调研了解到,贵州正加快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致力于构建国内外重要的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其辅助原料供应基地,新兴产业“种子”在黔贵大地不断生根发芽。
贵州胜威福全化工有限公司建成“钛—磷—硫—铁”全资源循环利用新材料项目,助力企业节能改造(2023年3月2日摄)。李凡摄/本刊
集约集聚发挥比较优势
近期,在贵州省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泉市双龙工业园区,盛屯能源金属化学(贵州)有限公司的一期2万金属吨/年高冰镍、15万吨/年硫酸镍生产线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我们主要生产硫酸镍、硫酸钴等产品,是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重要原料。公司一期工程预计在今年三季度投产,并带动上千人就业。”该公司总经理金鑫说。
总部位于厦门的盛屯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有色金属矿业采掘、有色金属贸易等形式,为何选择将产业布局到地处西南地区的贵州?金鑫说:“我们落户贵州福泉看中的就是当地磷化工产业比较发达,不出园区就能实现和附近企业生产材料互补,公司年产值可达200亿元以上。”
一个企业项目的落地,因为产业链耦合,还帮助当地工业园区实现了以商招商、产能拓展。
与盛屯公司相邻的企业是贵州誉福隆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旨在产业链布局上形成产业耦合。瞄准了对方生产的副产品元明粉(硫酸钠)可作为原料互补,贵州誉福隆科技有限公司的二期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当中,可年产3.3万吨的锌盐,并计划于今年6月建成并陆续投产。
“我们和周边公司生产的副产品相互需要,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合作,利于抱团发展。”该公司总工程师助理龙怀富说,公司借着园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的规划,还瞄准锂电池原料市场,配套打造年产5万吨锂盐的产业布局,“我们正在加紧进行土地平整,计划今年12月份开始修建厂房和购买设备。”龙怀富说。
此外,盛屯公司的项目落地,还以商招商引进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该公司合作,计划在福泉投资28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实现优势互补、产业共融。
福泉市委书记、黔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黄桂林介绍,福泉市磷矿已探明储量有11亿吨左右,福泉市从磷化工到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转型,充分发挥了比较优势吸引外来企业投资落户。依托产业集群优势,今年该园区将开工11个新项目,计划有5个新能源材料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产值在180亿元以上。
与福泉市毗邻的瓮安县同样磷矿资源富集,瓮安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产业选择上以重大项目为推动,突出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磷精深加工及配套耦合产业。2021年以来,瓮安县签约落地项目36个,总投资510亿元,其中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项目10个,签约金额420亿元。
在瓮安县青坑工业园区,贵州雅友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30万吨电池级磷酸铁一体化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目前,一期项目年产10万吨磷酸铁的智能工厂已建成试运行。“选择投资瓮安是因为考虑到这里有优质的磷矿等资源,能为磷酸铁生产降低成本。”公司董事长李智军介绍,公司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磷酸铁一体化产业园,年产值将超过60亿元,带动当地就业人口超过1000人。
本刊记者从贵州省工信厅获悉,2020年,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为120亿元,在2022年跃升至532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产业规模保持高速扩张。
“十四五”期间,贵州省将以宁德时代、中伟新材料、比亚迪等项目为引领,布局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总投资额达2000亿元,把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转化为发展新潜力。
产业革新增强发展动能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等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一大批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相继落户贵州,各经营主体纷纷抢抓发展机遇寻求增长新动能。
从事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的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宁德时代、孚能科技等国内电池生产企业的重要正极材料供应商之一。在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沙文园区内,该公司沙文二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项目不久前陆续投产,一台台智能化、自动化设备运转不停。
“这个项目投资近7.8亿元,投产后预计年产1.2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该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夏荧营说。
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早期从深圳迁往贵州,并于2009年开始在贵阳进行产业化生产,起初主要业务是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电池提供材料。基于在国内外较早完成对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一次颗粒大单晶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加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渐普及,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材料上“大做文章”,将主要精力用于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同时前瞻性布局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并在贵州黔西南州、贵阳等地布局多个生产基地,去年实现营收139亿元。
贵州胜威福全化工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钛白粉相关产品的生产,生产环节中一般会产生大量七水硫酸亚铁。在早些年,七水硫酸亚铁这个副产品销路不好,还会增加额外环保处理成本,该公司当时专门改变生产工艺,尽量避免这种副产品的出现。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兴起,公司所在园区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而七水硫酸亚铁成为制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重要生产原料,我们又通过自我技术革新积极参与这项产业链的发展。”贵州胜威福全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童松说。
据悉,胜威福全化工通过技术改造,建成“钛—磷—硫—铁”全资源循环利用新材料项目,其中通过蒸汽回收、废酸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节能改造和延伸产品附加值。“生产一吨钛白粉可产出三吨七水硫酸亚铁副产品,每天可为公司获得40万元左右的收益。”童松介绍。
紧抓“双碳”机遇布局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贵州在全球新产业赛道上跑出新成绩。贵州省工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贵州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占全球市场26%,稳居全球第一;高纯硫酸锰、电池用代汞缓蚀剂市场份额达到全国80%以上;贵州磷化集团湿法净化磷酸产能规模和无水氟化氢提取能力位居全球第一。
配套服务为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在黔南高新区,本刊记者在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场地了解到,该公司二期年产20万吨磷酸铁以及配套磷化工项目工程正加快建设步伐,并计划于今年5月底建成投产。
要保证如期建成投产,帮助企业解决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需求不可或缺。福泉市委常委、黔南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翟建新介绍,他作为园区专班负责人,了解到原有110千伏电力线路不能满足企业二期项目需求,需要重新增加一条220千伏的线路。
“如果按照电网线路建设流程,需要20个月左右时间才能完成,可是企业发展等不了。”翟建新说,经过调研,园区最终采取自筹资金4000多万元,仅6个月就帮助该企业完成电力线路建设。“园区4000多万元的投资,可以换来企业每天3000多万元的产值,当年可实现园区5亿元左右的税收,这个经济账是算得过来的。”
黔南州成立工作专班,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措施、一抓到底”“五个一”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以提前介入、专班服务,推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项目“能开则开、能快则快”;同时通过专项资金统筹,新建涉及园区公路、排水、电力、燃气等配套工程,为项目的招引落地、快速建设及正常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黔南州的“专班服务”,是贵州省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统筹各类要素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的生动体现。
贵州省专门设立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指导该领域产业空间格局规划和重点项目落实推动等工作。去年,贵州围绕推进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龙头企业培育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着力构建“一核两区”产业发展格局。不到一年时间里,贵州形成了以贵阳贵安和“开阳—息烽”“瓮安—福泉”为核心承载区,以及以铜仁、“黔西南—六盘水”为两大重点承载区的产业聚集,产业空间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为支持这项新兴产业的打造,贵州省在去年提出由该省财政出资100亿元设立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等领域的发展;同时统筹10亿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贵州6个重点产业园区、20个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重点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贵州在省级层面成立了新能源材料创新中心,组建多家企业、高校形成创新联盟,围绕磷、氟等相关领域努力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屏障,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目前,该创新中心已开展7大自主创新项目研发,部分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
乘风而上、顺势而为。贵州省出台《关于推进锂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贵州锂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锂电池材料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力明显增强,成为国内重要锂电池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
同时,贵州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力争达到350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力争突破5000亿元,成为全省经济又一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