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县马场镇地处乌江流域上游,三岔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形成了独特的亚热带低河谷地带。沿河流域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土地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马场悠久的小麦种植历史,成就了马场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农特产品——水磨面。
目前正是小麦收割季节,马场镇7500余亩小麦已经陆续成熟。微风吹拂,金色麦浪一望无际,饱满的麦穗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农机手驾驶收割机,穿梭在麦浪中分区作业,一粒粒饱满的麦子被装进了机舱。
正在收割小麦的马场镇云盘村村民尚凯说:“今年的这个小麦基本上能够产七八百斤,留下一点种子之后,剩下的都加工成水磨面条,可以自己家吃,也可以卖。”
以本地优质小麦为原料的马场水磨面一直以来广受消费者好评,水磨面的巨大市场需求也让农民种植的小麦不愁销路。
在马场镇云盘村,村里有一条河流经,依靠这条河,村里好几户人家做起了产业,在河边建起了水磨面条加工作坊。那时候的作坊是采取原生态的水推磨生产方式,在水中装上风车,水的冲力带动风车旋转,从而产生动力,经过牵引设备,把动力牵引到石磨上,带动石磨旋转,磨出麦面,再加以制作,纯天然制作手法,让水磨面口感劲道,入口清脆香甜。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马场水磨面这种名片渐渐被推广,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但是传统的水推磨,水流是“硬伤”,到了旱季,小河边上的加工作坊都会停工,一年只能生产半年,因此水磨面生产产量十分受限。
为了解决传统水磨面制作瓶颈,政企合作建成的马场镇水磨面园区穗冠生农业发展公司在三岔村拔地而起,公司彻底改变了传统水磨效率低的问题。
走进水磨面加工厂生产线,七台石磨机加足马力生产中,在一系列现代化设备的加工下,麦粒从磨粉开始、和面、制皮、轧面到凉晒、切段、包装,整套工序一气呵成,变成爽滑筋道是马场水磨面,据工厂负责人介绍,厂里现在每月的生产量相比传统家庭作坊的生产量提高了十倍左右,改用和水磨相同转速的电磨,用电力来带动石磨研磨小麦面粉,不但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还保留了传统水磨面的口感。
穗冠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晟说:“因为马场水磨面用当地优质小麦加工而成,它的口感筋道,麦香味十足,顾客的复购率特别高,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公司加大了生产的流水线,一天的生产量在2000至3000斤,一个月的生产量在7万斤左右。”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水磨面不仅是马场镇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户增收的龙头产业,也是吸引外地游客旅游观光的绝佳亮点,成为魅力马场一道靓丽的名片。近年来,普定县马场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在稳定优化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通过品牌建设、示范引领、农产品深加工等工作的推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持续发展壮大种养殖特色产业,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