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5月12日电 人心齐、村庄美、产业兴,是贵州省岑巩县天星乡山岗村的新景新貌,也是弭萨五年坚守,用初心书写的“驻村答卷”。
出生在省委大院,毕业于北京大学,工作在中共贵州省委党校,现年近60的弭萨,曾是一名不了解农村、不了解农民的知识分子。2018年,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激战正酣”,已过天命之年的弭萨主动请缨驻村帮扶,开启了他知农懂农、扶农助农的奋斗新程。
“始于足下”
“平淡是磨灭理想的钝刀子,要敢于把自己逼向墙角。”这句话,弭萨一直奉为圭臬。2018年,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此时,已在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工作30多年、从未有过农村工作经验的弭萨,做出了一个特别的决定——驻村。
访群众、摸实情、问需求、听“心”声,弭萨的驻村工作“始于足下”,在一次次全覆盖的深走细访中,他摸清了村级发展现状、存在短板和群众的急难愁盼。
“第一次来村里,就一连呆了22天,以便全面收集村情民意。”弭萨说,为走遍村里的每家每户每人,依靠一辆自行车,整天在村头村尾“转悠”,用脚步丈量村情,用真心赢得信任。
弭萨(左一)入户收集村情民意。新华网发(刘坤 摄)
打造“幸福井”
凯里山组是山岗村的一个偏远村寨,以前,全寨11户60余人洗衣洗菜、人畜饮水全靠寨里的一个露天水塘。每遇雨天,雨水夹杂生活污水冲入水塘,水质浑浊不堪,塘底淤泥积深,“衣物洗不净、用水不安全”一直是全寨人的“烦心事”。
聚焦群众所需所盼,为建成一座经济实惠、功能齐全、简朴精致、实用美观的“幸福井”,弭萨用尽各种方法、争取多方支持,并在证件办理、上山取材、搬运材料等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最终,他用心用情服务群众的决心,赢得了各方由衷的敬意和大力支持。
2020年9月,凯里山组不仅顺利建成了“幸福井”,水库和配套沟渠也得到了完善,解决了凯里山、佘家坡、大木山等村民组720余亩农田灌溉问题,惠及群众243户980余人。
岑巩县天星乡山岗村凯里山组新建的“幸福井”。新华网发(朱胜攀 摄)
“‘幸福井’建在漂亮的休闲亭里,不仅饮用水池、洗菜池、洗衣池分开,还有无线网络覆盖,让我们既用上了放心水,也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山岗村凯里山组村民杨治松高兴地说。
岑巩县天星乡山岗村凯里山组的“幸福井”,水流从石雕水龙头涌出。新华网发(朱胜攀 摄)
畅通“产销路”
黄桃干、林下茶树菇干品、灰树花干品……在岑巩县天星农特产线上线下展示中心,货架上,从全县各地收集来的60多种农特产品整齐排列。
依托中共贵州省委党校的定点帮扶资源优势,2022年4月,弭萨牵头建设了覆盖天星乡11个村、面向全县的农特产品线上线下展示中心,精准助力岑巩农特产品“云端”销售。
弭萨介绍展示中心的农特产品。新华网发(陈昆 摄)
“通过线上线下展示中心集中展示全县优质农特产品,在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开设思州农特产品超市,借助学校与‘一码贵州’等网上交易平台的合作关系,助力岑巩农特产品插上‘云翅膀’直通大市场。”弭萨介绍,线上线下展示中心和学校的思州农特产品超市运行以来,岑巩农特产品销售额实现了10多万元,所得收益直接进入了山岗村合作社的集体账户,实现了农产品出“深闺”、群众得实惠、集体有增收、农村有奔头的多赢。
搭起“连心桥”
初夏时节,绿树浓荫繁花尽,栽花添彩正当时。在山岗村佘家坡组,村民们相互协作,拌泥浆、砌花坛、种花草有序进行。很快,花坛内,新栽种的栀子花、红继木红绿相衬,为公路沿线增添了生机和美感。
岑巩县天星乡山岗村佘家坡组,村民相互协作建花坛种花草。新华网发(朱胜攀 摄)
“弭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多好事实事,我们得到了很多实惠,很感谢他。”正在种花的罗道光说,弭萨的真帮实扶,让村庄变得更美,生活变得更好,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搭起了党群干群“连心桥”,大家都乐意自愿投工投劳共同参与和美乡村建设。
履职为民践初心,乡村蝶变硕果丰。五年驻村帮扶,弭萨扎根群众“土壤”,以“奋斗”为犁,以“务实笃行”为水源,坚持不懈浇开了干群一心谋发展、感恩奋进谱新篇的“幸福花”。
岑巩县天星乡山岗村一角。新华网发(刘坤 摄)
“我仅仅是做了‘打造幸福井、修渠建库、带动发展种桑养蚕、成立村合作社、畅通产销路’五件事而已。”回顾五年驻村生涯,弭萨表示,对照党员标准,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但非常有幸的是,通过驻村工作,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成长融合在一起,把个人的梦想与中国梦联系在了一起。这,是一生的荣光。(周燕 朱胜攀 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