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转星移、时光不怠,韶华不负、初心未改
——贵州空管分局黔西导航台“家文化”纪实
贵州空管分局黔西导航台,位于贵州省黔西市北郊玉龙山上,占地面积约13亩,距贵阳机场约130公里。作为祖国大西南的一个重要空中交通枢纽站,它担负着国际和国内航路的重要导航任务,是贵州省境内国际航班飞行最繁忙的导航台。该台始建于1993年,1996年正式投入使用,2014年4月完成更新改造,为有人值守台站,目前台站上装有INDRA公司VRB-52D型全向信标和LDB-102型测距仪导航设备,配套建有高低压配电系统、柴油发电机组、UPS、传输设备、动环监控等附属设备。
不畏艰苦环境,牢记安全使命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孟观庆、杨雍、袁罡三名同志,自1996年黔西导航台建成投用以来,便已坚守在这个台站,至今已有27年。时光悄然带来诸多变化,黔西导航台周边从建台之初荒芜的城郊,变成了如今熙攘的闹市,1996年建成投产的上一代导航设备也在坚守18年后完成使命、光荣退役。2014年完成的“黔西导航台更新改造工程”对台站环境进行了优化、改造,并新建了智能化程度更高的设备,继续守护天路的安全。
历经二十多年变迁,黔西导航台的每一砖、每一瓦都发生了改变,而一直未变的,是建台之初就坚守于此的三名同志的初心与奉献。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台站不仅仅是工作战斗的地方,更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找到归属感的家园,这份感情于他们而言,是一辈子都难以割舍的。
由于远离分局本部,黔西导航台建台之初条件十分艰苦。台站地处荒凉的县城边缘,曾经是当地集中土葬的墓地坟山,入夜过后四周一片漆黑寂静,对于胆子稍小的职工而言,在这里值夜班都是对勇气和意志的考验。台站曾经使用的是农网电,仅有一路市电且供电稳定性较差,如遇供电部门停电,则需通过柴油发电保证导航设施运行。早些年时,公共资源的支撑配套较弱,加满柴油的油桶有两百来斤重,每次采购后都需全台人员出动,人挑肩扛完成上下车运输;因地势较高,自来水市政管网无法接入,台站用水至今仍需要下山手动操作泵房抽水至台上使用。类似的艰苦与不便还有很多,但是他们都默默地坚持过来了。
建台之初招聘人员时,就把政治觉悟高、吃苦耐劳、独立工作能力强,作为选拔守台人员的第一要素,这些特质在后来的运行保障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为台站的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
这三名如今的老大叔、当年的壮小伙,在刚刚肩负台站运行保障任务之初,最难的不是守台的孤寂和运油这种重体力活儿,而是没有集体食堂,自己却厨艺有限。工作的苦他们可以承受,但自给自足生火造饭,对这几个刚独立生活的小年轻,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和考验。守台寂寞、学习辛苦之外,因为手艺有限吃不好饭,竟然成了困扰大家许久的问题,然而经过日积月累的磨炼,经历了最初做出的饭菜只能果腹下咽的“苦日子”,现如今三位双鬓已然花白的老同志,都成了能置备出一桌好菜的大厨。
黔西导航台全景(摄于2012年7月14日)
为了胜任本职工作,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实践着从操作台到灶台的角色转变,大家也从无忧无虑的单身汉,一个个都陆续为人夫、为人父。初时经济条件有限,台站是几位黔西同志真正意义上的“家”,他们都是在台站上结的婚,他们的孩子也都在台站上度过了幼年时光。他们也从孤孤单单地守台单身汉,变成了几个共同守护着台站的家庭。再到后来,随着我国经济和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腾飞,条件日渐转好,大家买上了商品房、私家车,这一个个小家才陆续搬离了台站,让这里更多地变回了运行保障工作的所在。但那么多年的朝夕相处,早就使黔西导航台是“大家的家”这么一个概念,深深植入了这几位守台人和家属的心里。家人们直到现在都笑称:自己做过好多年的空管“荣誉员工”,在台站一起帮着改善环境,做着这几位“正式员工”的坚强后盾与贤内助,也是这些光荣家属的支持,才让台站里多了生活的气息,多了坚守的支撑和力量。
“我们刚参加工作就在台站上,真的是以台为家,结婚生子都在台上。建台之初,环境条件确实比较恶劣,可以说是荒山野岭,我们就自己开荒种树、整理环境,一手一脚把台站慢慢完善起来。家的理念深入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台上的每一片土地对我们来说都是有感情的,现在条件越来越好,就更应该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台站建设成为更美丽的家园。”这段朴实无华却饱含情感的话语出自黔西导航台台长“老孟伯”孟观庆之口。
这三位坚守台站二十七年的同志,见证了台站的变迁和发展,也见证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台站是他们的家,台上的设备、一草一木像是他们的孩子,互相陪伴着走过了岁月的流转,走过了四季的变换,跨越了一段段历程。他们把组织的信任和期望当作做好工作的最大动力,执着信念坚守,牢记安全使命,让台站为远行的“银鹰”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保障水平
为了不断提高并保持业务技能,黔西导航台的三名同志建立了互促学习制度,狠抓业务学习和培训,除参加上级安排的送外培训外,台站还自办内部培训班,大家轮流就自己所擅长的技术领域,分享和讲解设备维护维修的知识和经验。
台站值守人员正在开展设备维护工作(摄于2019年8月28日)
黔西导航台开展导航技能比武活动(摄于2004年7月15日)
由于导航台每隔三年需要进行一次飞行校验,为防止因为间隔时间较长,大家在设备参数调试上的生疏,导航台在每次校飞前都会组织大家对校飞调试技术进行复训,保证了每次飞行校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针对台站常年倒班集中不易的实际情况,孟台长利用每个月定期维护的时间,组织召开导航台工作讲评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评,通过持续闭环优化,同志们的业务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在排故、信息通报、应急处置上都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强化组织建设,加强协调沟通
重视组织建设是黔西导航台的一贯传统,台站对设施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分工,通过签订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为了切实实现安全运行,台站针对交接班、设备维护维修、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和值班记录等各方面管理要求制定了制度,并严格执行,使规范化管理成为黔西导航台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贵州空管分局局长张志东(左二)一行到黔西导航台慰问交流(摄于2022年8月3日)
导航台面积较大,为营造优良的台站环境,持续保持台站干净整洁,同志们将台站划分为不同的责任区域,每名同志各尽其责,尽心尽力保持台站环境优美、整洁,多次受到前来台站慰问、指导的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黔西导航台开展班组建设交流活动(摄于2004年4月5日)
黔西导航台是一个全员党员的台站,为便于管理成立了单独的黔西党支部,为使长期工作在边远台站的同志们思想和学习可以紧跟组织和时代的步伐,三名党员同志每月召开党组织会议,组织学习时事政治和上级的指示、要求,并结合自身特色,多次与分局其他支部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用空管文化凝心聚力,全面展示导航台职工的政治素养和精神面貌。
在做好台站内部管理的同时,孟台长还十分注重加强与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在台站建设、用电、用水、电磁环境保护、治安等方面都争取到了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为日常运行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直面冰雪凝冻,迎接困难挑战
2008年重大冰雪凝冻灾害时,导航台全体职工在道路结冰、市电中断、值班员交接班困难、生产生活物资短缺的情况下,团结一致、攻坚克难,轮休在家的职工也想尽办法赶到台站和值守的同志一起抗击凝冻灾害。他们用人挑肩扛的方式把油料、淡水、食物等生产、生活物资运送至台站,分局也努力协调当地政府,在柴油资源极其紧张、宝贵的条件下,为黔西导航台持续保障油料供应,在整体长时间市电中断的情况下,空管人用汗水和努力使台站一直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保障了整个凝冻期间国内外航班飞行和欧亚航路的畅通。
2011年贵州再次遭遇长达一个月的冰雪凝冻天气,导航台海拔高,又出现了上台道路长时间结冰的情况,物资运送不便,人员行走也极易摔倒、摔伤。黔西守台人们认真总结了2008年的抗凝经验,提前启动冬季保障预案,值班员主动关注天气变化趋势,提前储备了各种食物、干粮、生活用水、备用柴油等物资,及时准备了除冰除雪的工具和物品,完善的预防措施将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影响降低到了最低,让台站持续保持平稳运行。
凝冻结束后,尽管台站设施设备受到破坏,但他们不等不靠,立即投入到生产自救当中去,充分发挥边远台站职工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先后自行修复了水泵、水管、卫星天线、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设施,使导航台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
建设花园式台站,营造空管文化氛围
为了培养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黔西导航台建设投用了“荣誉室”,一个个代表荣光的奖状、证书和影像资料,帮助同志们回想光荣的安全保障业绩,并时时牢记“安全第一”的宗旨,树立“人民航空为人民”的理念,砥砺前行,不负组织的信任,不忘上级的重托。
黔西导航台(摄于2022年8月2日)
由于导航台建在偏僻的山顶,石头多,土壤少,建成时台站几乎寸木不生,黔西的同志们以台为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种上一棵棵小树苗,在大家的精心建设、呵护下,在分局的关心关怀和纾困解难立项支持下,台站面貌变化成效斐然。现今的黔西导航台,春天花草茁壮、蜂蝶成群,夏日绿树成荫、风清气爽,秋天瓜果收获、台站飘香,冬天清冽静谧。为活跃职工生活,加强体质这“革命的本钱”,导航台建设了篮球场、购置了乒乓球桌、健身器材,使职工在工作之余,找到精神支点、培养健康情趣,使同志们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他们见证着台站的变化,也见证着贵州空管的高速发展,时代变迁中始终不变的是台站人的初心和坚守。
辛苦换来荣誉,付出赢得尊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守台职工以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才使得今天的黔西导航台就像一颗镶嵌在贵州高原上的明珠,散发出璀璨的光芒,成为贵州民航众多边远台站的榜样,在贵州民航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黔西导航台和所属职工艰苦奋斗的事迹,不断激励和鼓舞着更多民航空管人们奋力前行,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不仅受到了上级的肯定更让广大干部职工尊敬和信任。这是一个先进的集体,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集体,一个持之以恒、积极向上的集体。他们以台为家、默默坚守的故事还在继续……(郇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