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新蒲新区新舟镇深入实施“双培养”工程,立足自身实际,从源头选拔、跟踪培养、实训平台着手,抓实“选、育、管、用”四大环节,不断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和乡村振兴村级后备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筑牢“源头选拔”体系。一是严把源头选拔关。按照“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组织认可、具备潜力”标准,通过个人自荐、群众和党员推荐等方式,将致富带头人、毕业大学生、退役军人、外出经商人员等在内的各类人才纳入后备力量库,同时,坚持好中选优原则,充分征求公安等部门意见,认真开展联审联查。截至目前,共择优选拔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4名,乡村振兴村级后备力量65名。二是充实“乡土人才”蓄水池。将160名有想法、有经验的种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才培养成党员和村级后备力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技推广人才、乡村文化旅游人才等200余人,结合自身专长和村(社区)实际为乡村产业提供“田专家”“土秀才”力量。三是源头选拔“讲师导师”。将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村党总支书记、农技专家人员、科技特派员等4名同志选拔进“双培养”导师、讲师队伍,邓明阳、杨秀伟2名同志成功被评为市级“双培养”导师。建立领军人才和后备力量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组织帮带联系人定期深入培养对象生活圈、工作圈和学习圈,以出主意、想办法、教方法为主,帮助培养对象开阔眼界、提升能力水平,激励领军人才和后备力量扎根乡村、服务乡村、振兴乡村。
落实“跟踪培养”制度。一是定人培养促成长。聚焦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需要,组织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和乡村振兴村级后备力量到平坝塘约村、思南青杠坝村等示范点参观学习,同时,依托“双培养”实训基地作用,组织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和乡村振兴村级后备力量主动深入田间地头,持续开展花椒管护,蔬菜种植等助农增收活动,推动后备力量在培训实践中大力提升素质能力和履职水平。二是定向培养促提升。结合村级需要,根据人员自身特长,选定了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两委”成员、致富带头人等3个培养方向,并选定有对应特长的村干部进行跟踪培养。在跟踪培养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培养方法。三是动态考核提素质。通过在村、镇对定岗实习的岗位变化进行跟踪考察和评估,了解其素质能力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其能力短板,有针对性地强化其能力素质。对于在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跟岗学习的11名后备力量,严格对照《遵义市“双培养”工程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开展半年、年终述职评议考核,听取党员群众、村干部、镇级包村领导的意见建议,全面了解其工作实绩,在评议中查找不足,提升能力,并按照适当比例要求评定优秀等次,激发其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建立优秀后备力量信息库,根据优秀后备力量的实践锻炼、学习培训、流动调出等情况,及时动态跟踪更新。
搭建“基地实训”平台。一是整合资源搭建实训平台。大力整合沙滩村文旅产业、科技特派员、导师资源,立足现有集体经济产业和办公阵地等资源,打造沙滩村黑木耳、花椒、蔬菜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并认真制定课程计划和方案,明确由党总支书记负责实训基地相关事宜,现已开展3期培训班,共计300余名学员参训,并积极对接贵州理工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在校大学生开展假期实践活动。二是丰富课程设置发挥实训效果。在实训课程的打造上,为提升学习的效果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以现场教学和体验式教学为主,沉浸式体验、现场性感受现代科技成果带来的新型农业产业。并因地因时设置相应的课程,围绕四时节气,开设了花椒种植、除草施肥、采摘、黑木耳种植采收等特色课程,并结合辖区黎庶昌故居、沙滩文化陈列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等。三是互派培养促发展。将优秀的村级后备力量派到镇直部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进行跟班培养,落实工资待遇。注重将优秀后备力量培养进村“两委”队伍,探索实施村与村之间人才交流互派。在2021年第十一届村(社区)换届选举中,3名领军人才,17名后备干部通过选举成功进入村“两委”队伍,进一步充实了乡村人才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杨秀梅 任宇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