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努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开局之年看毕节

2023-05-22 19:01:56  来源: 人民日报

  乌蒙腹地,乌江源头,贵州毕节黔西化屋村。山水之间,茂林深处,民居整齐有致。走进赵玉学家的二层小楼,客厅茶几上,摆着几盒刚制作好的黄粑。

  “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家,和我们两口子一起包黄粑。总书记对我们说,‘外出务工也行,在家门口就业更好,可以好好照顾孩子。把孩子教育培养好,未来就更有保障了。’那时候我们两口子还在福建打工,3个孩子在老家读书,我们总是心挂两头。总书记的话坚定了我们回乡创业的信心。”赵玉学说。

  如今,赵玉学和妻子杨鹏英经营着黄粑作坊,还开了个农家乐。“山好水也好,不愁没人来,现在游客越来越多了。我们加油干,一定能把日子过得像黄粑一样甜美。”

  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历史性地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毕节广大干部群众满怀信心踏上新的征程。

  毕节曾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典型。上世纪80年代,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30多年来,毕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如今,毕节正朝着“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这一目标迈进。

  

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风光。何欢 摄(人民视觉)

  ——从“试验区”到“示范区”,“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9年脱贫的化屋村,现有39家农家乐、21家民宿、23户移动商铺,还组建了一支导游队。2021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亿元。2022年,化屋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5万元。“进化屋村有‘二十八拐’,昔日的悬崖峭壁,阻隔了祖祖辈辈走出大山的路;如今的‘悬崖经济’,成了化屋村村民的致富路。”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说。

  在七星关区朱昌镇的小屯农业科技园,57个冬暖式大棚颇为壮观。“一年种三季,这个季节是黄瓜、番茄,冬天种羊肚菌,去年的产值2000多万元、利润200多万元。”科技园负责人冯树会来自山东寿光,他在贵州建了8个这样的大棚蔬菜基地。

  “一个月工资3000元,而且还能学到种植技术。”大棚里,邱会云和几个村民在给西红柿整枝、打杈、点花,动作娴熟。“多的时候一百三四十人,平时也有七八十人,一年给大家发工资就要拿出300多万元。”冯树会说。

  ——从“试验区”到“示范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从化屋村码头放眼远眺,乌江北源六冲河与南源三岔河两水汇流、蜿蜒而去,两岸悬崖峭壁,遥相对峙,险峻壮美。

  作为贵州的“母亲河”,乌江流域承载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总量。曾有一段时间,由于沿岸工业企业经营粗放、沿河网箱养殖超载、两岸污水处理滞后等原因,乌江环境受到污染。近几年来,贵州着力治污,乌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黔西市完成7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整治,建立饮用水源监管平台,2022年以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六冲河化屋村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水质以上,化屋村也成为贵州省首批6个“两山”基地之一。

  暮春是百里杜鹃最美的时节,高峰时每天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今年3月15日到5月1日,共接待游客351万人次。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工委宣传部长赵刚介绍,“管理区成立之前,这里有3800多个黑煤窑,有43个合法的煤矿。这些年,我们把黑煤窑全部取缔,合法的煤矿也进行了整合,目前保留了22个。”

  百里杜鹃的“美”与“煤”,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还要对景区进行深度开发,一年除了观花季,还要有避暑季、康养季,做到全年无淡季。”赵刚说。

  ——从“试验区”到“示范区”,“要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百里杜鹃索玛剧场,一场彝族风情歌舞《索玛花开》正在进行,500人的剧场座无虚席。彝语称杜鹃花为“索玛”。一曲《索玛花开》,唱出了彝家儿女对生活的热爱,也唱出了毕节人民奋进新征程的豪迈。

  “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毕节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绿色是毕节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绿色发展是毕节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走进位于毕节高新区的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片繁忙景象。“我们的主要产品是手机电池,订单排到了8月份,去年产值5亿元,今年预计能达到7.2亿至7.5亿元。”公司负责人邓文书信心满满。

  “生产过程有没有污染?”邓文书说:“所有废料吃干榨净,哪里舍得乱扔哟!”在毕节高新区,目前已经聚集了贵航新能源、清华同方等17家高新技术企业。“毕节人口多,我们需要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但污染企业我们一概不要。”毕节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顾韬说。

  毕节有950多万户籍人口,约占全省的1/5,是贵州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人口资源怎样变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关键是要有一技之长,特别是年轻人。”毕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池涌说。这几年,学院与广州岭南集团、广州港、广汽集团等合作,设立“订单班”,学生全部来自之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高职3年,他们在学院学习2年,再到广州见习1年,“毕业即就业”。“‘广汽班’的学生,有34人毕业后留在广汽工作,31人现在都买车啦!”池涌为自己的学生感到自豪。

  19岁的李文武也是“订单班”的学生,他学的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现在已经能做一手好菜,不过他并不满足。“2021年到广州学习,遇到了很多烹饪大师,真是大开眼界,我希望以后也能成为那样的人。我不但要学会做粤菜,也要把我们的黔菜发扬光大!”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采访中,不止一次听到当地干部讲起红军强渡乌江的故事,讲起长征精神。“总书记勉励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始终牢记在心。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需要我们继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拿出红军强渡乌江的那股劲儿!”毕节市委副书记、七星关区委书记周舟表示。

[责任编辑: 刘昌馀]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3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