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贵州:低碳循环 逐“绿”前行

2023-06-13 09:08:56  来源: 贵州日报

低碳循环 逐“绿”前行

——我省建成20余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3家国家级绿色园区

  构建绿色低碳的工业体系,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招,也是我国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绿色转型对于企业来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绿精细’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贵州盘江电投天能焦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明说。

  天能焦化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煤焦化生产基地。近两年,企业仅回收焦炭余热产生中压蒸汽用于发电这一项,每年就可发电3.2亿千瓦时,节约电费上亿元。

  绿色制造是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贵州20余家企业及3家园区入围,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我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创新实践“绿精细”

  “何为‘绿精细’?”

  面对记者的提问,汪明用“绿色能耗、精致产品、细节生产”来进行描述,并表示,实践“绿精细”的关键就是技术创新。

  “用电方面,通过回收焦炭余热产生中压蒸汽用于发电,年发电量约3.2亿千瓦时,节约电费上亿元,基本满足厂区日常生产需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生产成本。”汪明介绍,天能焦化焦炉煤气除用于12万吨/年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生产外,还供给地处柏果镇的盘江电投发电分公司超临界燃煤机组锅炉进行点火、稳燃、助燃时使用,每年可节约点火及助燃燃油约600吨。

  用水方面,天能焦化立足废水处理装置构建水体循环系统,每天可处理并循环使用生产废水约2000立方米,每年可节约用水约84万立方米。

  天能焦化200万吨/年焦化装置产生的焦炉煤气,通过加氢脱硫、甲烷化、液化等工艺生产液化天然气(LNG),销售至贵州、云南等区域企业。

  而生产液化天然气的过程,也会产出大量的富氢气体。“为此,公司建成投运贵州省首座制氢工厂,可日产纯度99.999%的氢气600公斤,可供50余辆氢能公交车使用,真正实现了公交车‘零排放、零污染’。”汪明介绍。

  不仅如此,天能焦化在围绕煤焦化、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粗苯精深加工、氢气提纯等各个生产环节,建成了9条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衍生出包括但不限于焦炭、煤焦油、硫酸铵、纯苯、液化天然气、氢气等20余种产品。

  一头是黑乎乎、硬邦邦的煤,另一头是20余种应用在纺织、工程塑料、新能源等各个领域化工原料,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的天能焦化通过生产工艺“蜕变”,实现了“绿精细”的华丽转身。数据显示,通过节能降耗与绿色生产,2022年天能焦化实现产值约68亿元,今年一季度实现产值约15亿元。

  废料“淘宝”再利用

  位于清镇市的贵州正和天筑科技有限公司5G智慧生产车间,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系统,企业生产全过程的能耗实时变化在显示大屏上一目了然。

  生产源头,通过在磷石膏、脱硫石膏、尾矿、赤泥、粉煤灰等工业废料弃物中“淘宝”,生产出来的干式粉体材料用水量接近于零。

  中间环节,厂房屋顶的透明采光窗将自然光引入室内,有效减少人工光源的使用。“通过增加窗户面积以提升车间、办公区、过道等地的采光率,提升员工办公体验的同时降低电耗。”正和天筑公司副总经理陈英说,企业电费从2018年投产时的每月30万元降至现在的每月15万元,实现了用电减半。

  末端处理环节,借助超低压蒸汽回收及凝液回收技术,每年可减少95%的固废和65%的温室气体排放……

  如今,贵州企业绿色发展的触角正从生产端、供应链延伸至废弃物利用。

  在位于贵州东大门铜仁的大龙经济开发区,淘汰后的废旧锂电池在贵州长虹鹏程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摇身一变,成为氯化钴、碳酸锂、硫酸镍等有价金属产品,作为上游原料又循环“返回”锂电池产品制作中。

  长虹鹏程综合部部长鄢坤介绍,公司通过“再生利用”技术,每月可消耗废旧锂电池“库存”2200吨,制成1320吨电池粉,再从中提取出600吨钴镍锂产品,作为原料供应给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商,形成锂电池制作“废料—产品—原料”的生产闭环。

  “围绕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及废品利用,设立绿色发展专项资金、推行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园区不断加快推进绿色制造。”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姚元贵说。

  今年2月,大龙经开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中伟新材料、红星电子、汇成新材料、百思特新材料等国家级绿色工厂,加速形成合力构建园区锂电池正负极材料、成品生产、梯次利用及综合回收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园区区域绿色制造集聚示范效应得以凸显。

  “连体”打造产业链

  两家企业的车间,同在一个大厂房中;两家企业的生产工人稍微探出身子,就能看到对方车间的生产情形。

  在六盘水市水城经开区十九度铝业的生产基地,贵州六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与贵州十九度铝业科技有限公司两家电解铝生产企业,分别在各自车间生产铝棒与铝型材。

  “4台熔铸炉每年可消耗废铝生成9万吨铝棒,综合利用率接近100%,可满足十九度铝业超八成的原料需求,且加工成本比原来要低三分之一。”六鑫公司总经理黄生友说。

  “接过六鑫递来的铝棒,我们通过熔炼、浇铸、挤压、氧化、电泳、金泳、喷涂等工序,根据下游客户需求制成规格、色彩各异的铝型材。”十九度铝业副总经理袁政介绍。

  在十九度铝业的展示厅里,铝长廊、铝桌椅、铝门窗……一件件铝合金建筑型材整齐地排列,琳琅满目、精巧美观。

  环环相扣,两家铝企“连体”形成一条产业链,实现抱团发展。

  无独有偶,在台江经济开发区,生产电动车电池的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同一个园区的贵州麒臻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合力奏响了一曲铅酸电池绿色循环的“协奏曲”。

  “我们所需的铅锭部分来源于麒臻公司,回收的废旧蓄电池与含铅固废也卖给麒臻,他们在固废中提取出的铅锭又卖给我们。”天能科技总经理钦晓峰介绍,这样的合作方式形成了原料—生产—固废提取—原料再生闭环。

  绿色工厂遍地开花,绿色工业园区竞相涌现,贵州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我省以重大工程和项目为牵引,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为纽带,带动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转型,支撑起绿色制造的‘基本面’。”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节能与综合利用处有关负责人说。(记者 张弘弢) 

[责任编辑: 邓娴 王雪松]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89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