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土寸金”在这里变为现实
——普定县探索岩溶山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创新实践
“寸土”何以生金?在地处黔中岩溶山区的安顺市普定县,可以找到答案。
“小土地更要追求大发展。”在普定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治看来,普定岩溶地貌发育典型,地处滇黔桂石漠化连片区,岩溶地貌占全县国土面积超84%。根据最新划定的“三区三线”成果,全县可开发的国土面积十分有限,城镇开发边界仅7.0839万亩,仅占全县国土面积的4.3%。亟需创新用地模式,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步伐。
当前,普定县正积极实践,探索符合西部高原山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新模式,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重大产业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处处涌现。
用活闲置——
提升闲置宅基地利用率
初夏,来到普定县白岩镇中兴社区讲义寨,穿过鲜花簇拥的健步道,便走进一处藏匿在山水之间的民宿客栈。民宿取名“宿客”,推窗见绿、小桥流水,占据着村寨的最佳“取景地”。
这座民宿是普定县正在大力打造的阿宝塘温泉养心谷项目组成部分,该项目总规划占地490亩,将依托天然地热资源开发,打造温泉酒店,建设中医养生体验馆、餐厅等基础设施,带动当地农户共同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产业。
“宿客”民宿所在地是当地农户王刚、王林两兄弟家的宅基地。两兄弟常年在外地打工,家中的360平方米老宅长期闲置。2021年11月,通过引进公司进行民宿设计打造,老宅焕然一新。公司和两兄弟签下了20年的合同,按照第一年60元每平方米,第二年起120元每平方米的价格租给公司使用,在民宿盈利后,农户还可获得净利润的20%。
近年来,为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闲置宅基地,普定县大力实施“空心村”改造,结合旅游发展需要,鼓励企业租用闲置农村宅基地,用于民宿开发。此外,鼓励民间资本以租赁、入股、合作经营等形式,盘活利用农村现有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工业或兴办公益性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同时,全县结合易地搬迁、生态移民搬迁等工作,积极复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地块1084个,进一步提高新增耕地指标,用活农村闲置土地。
盘活存量——
土地“增容不增量”成现实
6月初,位于普定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贵州德虹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施工现场,项目一期的场平作业结束。“我们的设备已经进场了一半,就等着尽早投产!”公司董事长李波期待满满。
这家公司是一家综合性的胶带包装生产厂家,产品广泛用于阿迪达斯、格兰仕、格力等品牌包装生产线。
然而,这片土地三年前还是另一家企业的建设项目用地,由于企业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开发停滞,土地处于闲置状态。
今年,普定县从广东省招商引资贵州德虹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引导企业优先选用闲置建设用地,并帮助企业签订土地转让协议。
近年来,普定县建立处置台账,分类施策推进处置任务,按“一宗一策、一地一案”的要求,建立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台账,制定处置措施,明确处置时间,一番努力,园区一个个闲置土地迎来“大变样”。
除加快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外,普定经济开发区通过新厂房建设、老旧厂房改造,因地制宜设计建设了二联体、三联体等多种建筑风格的厂房,一方面提高了园区建筑容积率,另一方面也积极适应了企业的个性化经营用房需求。
目前,园区17万平方米的2层及以上规模厂房拔地而起,对用地面积小于50亩的小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统筹安排进驻标准厂房,“规模厂房”企业入驻使用率已达74%,每年为园区增加租金收入900余万元。
创新开发——
激活土地发展活力
普定县补郎乡木浪村的原莆浪煤矿占地约40亩,已于2020年12月依法关闭,如今废渣所在的广场通过平场和补充土壤,重新披上了“绿装”。
“今年,我们计划在此开发康养旅游项目,目前已完成了初步规划设计。”煤矿项目负责人卢小银说,这将成为煤矿企业探寻转型发展之路的一种生动实践。
普定县创新土地开发模式,不只在矿山生态修复、充分挖掘废弃矿山土地潜力上,还体现在优化城镇土地整合开发上。
位于县城的老农贸市场改造项目,2022年开建,目前正在加快施工建设,预计2024年全面完工。曾经的旧瓦房已经消失,未来将崛起崭新的现代化楼房。该项目通过城镇低效用地的再开发,提高了城镇开发用地的容积率,进一步优化城镇面貌。
普定县副县长王周山介绍,普定县作为全省4个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之一,将持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用地、集约用地,逐年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面积,同时健全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对土地的实际用途实行严格管控,对建设用地的征用流转等进行科学管理,目标在2023年至2025年实现年度供地率达标60%以上,走出一条耕地保护严、建设占地少、用地效率高、生态环境好的科学发展之路。(记者 金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