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光影画卷看变迁-新华网
贵州频道返回首页
>>正文

贵州毕节:光影画卷看变迁

2023-07-21 10:59:02  来源:新华网

  编者按:摄影者聂宗荣,今年72岁,当过知青、工人,1985年从河北唐山调回贵州毕节工作,因爱好摄影,1988年调到毕节日报社,在摄影部工作至退休。30多年来和毕节试验区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用镜头为毕节试验区的发展“存照”,参与、见证了试验区的发展巨变。

【基础设施篇】

  拼版照片:上图为成贵高速铁路毕节站动工前的山村(2014年1月17日摄);下图为成贵高速铁路正式运营,毕节站投入使用(2019年12月16日摄)。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图1为20世纪80年代末期人挖马拉修建大(贵州大方)纳(四川纳溪)公路(翻拍照片);图2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人挖手扶拖拉机拉修建贵毕高等级公路毕节东出口段(翻拍照片);图3为本世纪初大型机械成为修建遵义至毕节高速公路主力设备(2010年12月16日摄);图4为本世纪初建设毕威高速公路七星河特大桥用上了国产最先进的架桥设备(2012年10月21日摄)。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图1为修建于1934年的清镇至毕节公路上跨径为120米鸭池河吊桥,1958年7月1日建成通车,代表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吊桥设计施工技术(翻拍照片);图2为在清毕路老鸭池河吊桥上游两公里的悬崖峭壁上,贵阳至黔西高速公路鸭池河特大桥于2013年8月开工,2014年底开始钢桁梁吊装(2016年1月5日摄);图3为贵阳至黔西高速公路鸭池河特大桥钢桁梁吊装合龙(2016年5月6日摄);图4为贵阳至黔西高速公路鸭池河特大桥于2016年7月底建成通车(2016年9月11日摄)。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图1为1995年倒天河污水横流(翻拍照片);图2为2004年治理中的倒天河人民公园段;图3为2014年治理后的倒天河人民公园段。新华网发(聂宗荣 供图)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3年10月10日贵州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动工前原始地貌;下图为2022年11月19日贵州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储水至1305米水位。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2年9月28日织金火电厂址原貌;下图为2016年9月13日织金电厂2×660兆瓦机组工程的建成投产。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在乌蒙儿女不屈的奋斗下,在党的好政策的倾力扶持下,毕节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据显示,毕节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通车里程达1086公里;组组通通车里程达1.46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538公里,飞雄机场开通20余条航线,外联内畅的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随着交通的改善,水、电、讯、房等基础设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毕节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生态建设篇】

  拼版照片:上图为2004年实施石漠化治理前的纳雍县羊场乡水土流失,山体裸露(2004年12月5日摄);下图为经过十几年的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如今的纳雍县羊场乡青山重现(2017年9月24日摄)。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地处乌江源头的威宁县盐仓镇最高峰马吃水海拔2446米,高寒缺水,是一片荒山秃岭,在国家生态防护林建设中采用营养袋育苗种植华山松(2005年4月14日摄);中图为威宁县最高峰马吃水营养袋育苗(2007年3月21日摄);下图为威宁县最高峰马吃水营养袋育苗已经成林,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贵州的母亲河——乌江(2017年9月13日摄)。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2002年七星关区阳鹊沟军民退耕还林示范点退耕还林前;中图为2007年七星关区阳鹊沟军民退耕还林示范点退耕还林后(2007年4月30日摄);右图为今日的阳鹊沟绿野青山,万亩林海郁郁葱葱(2018年5月14日摄)。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30多年前位于赤水河流域的七星关区田坎乡陡坡开荒原貌(翻拍照片);中图为陡坡开荒原貌放大图(翻拍照片);右图为经过退耕治理后的七星关区田坎乡陡坡开荒地生态得以恢复(2013年4月25日摄)。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0年12月金沙县大田乡荒山造林前(2010年12月17日摄);下图为多年后金沙县大田乡荒山造林栽种的经济林(2019年8月7日摄)。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1994年七星关区宋官水库严重水土流失;下图为七星关区宋官水库治理后重现青山(2017年7月23日摄)。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1988年7月石漠化治理前的金沙三丈水(翻拍照片);下图为石漠化治理后的金沙三丈水(2007年4月21日摄);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毕节,曾是石漠化面积大,生态脆弱,全国唯一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十三五”时期,毕节市被列入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重点区域,在全省率先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完成营造林856万亩、石漠化治理841平方公里,280万亩森林纳入国家储备林项目,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的14.9%提升到现在的60%。

【城市建设篇】

  拼版照片:上图为1948年毕节全景(翻拍照片);中图为1985年毕节县城区全景;下图为2023年七星关区(原毕节县)老城区全景(2023年6月25日摄)。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09年七星关区同心大厦的前身毕节原振兴机械厂(2009年2月12日摄);下图为2017年毕节同心城市公园同心大厦(原振兴机械厂)(2017年5月3日摄)。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07年黔西市大转盘旧貌(2007年3月5日摄);下图为已成为城市中心的黔西市大转盘(2015年9月30日摄)。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七星关区南部新区在大兰村动工(2006年1月10日摄);中图为七星关区南部新区市行政办公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2009年2月12日摄);下图为七星关区南部新区成为毕节市政治、经济、商业、文化中心(2017年10月9日摄)。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09年七星关区碧阳湖(2009年9月13日摄);下图为2017年七星关区碧阳湖(2017年5月8日摄)。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00年12月七星关东城区在大麦塘开工;下图为经过多年的建设,昔日的大麦塘成为七星关区最繁华的市区(2013年9月29日摄)。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04年民盟中央帮扶七星区关梨树镇上小河村旧貌(2004年4月26日摄);下图为2013年民盟中央帮扶七星关区梨树镇上小河村新貌(2013年3月24日摄)。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8年4月2日建设中的七星关区德溪新区;下图2022年7月12日建设中的七星关区德溪新区。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近年来,毕节市坚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地方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城市更新、小城镇建设及生态建设等工作,高质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以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和地下管网改造“四改”为重要内容的“城市更新”行动,是毕节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实施过程中,毕节坚持“微改造,不搞大拆大建”原则,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勾勒出了美丽新毕节的城市形象。

  近年来,毕节市建成了七星关区南山公园、金海湖公园、凤凰山公园等各类公园近百个。基于城市绿地数量增加和城市污水管网的完善,毕节市还被确定为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学校变迁篇】

  拼版照片:上图为1998年9月大方县小屯乡朱场小学教师讲台旧貌;下图为2009年2月大方县小屯乡朱场小学教师讲台新貌(2009年2月24日摄)。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1998年9月大方县小屯乡朱场小学旧貌。下图为2008年2月大方县小屯乡朱场小学新貌。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1965年7月拍摄的毕节一中(聂宗荣 供图);下图为毕节一中金海湖校区全貌。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1年毕节市金海湖新区职教城动工建设;下图为2017年毕节市金海湖新区职教城已经初见规模,一期6所公办职业院校及52公里城市路网已全面建成(2017年10月8日摄)。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1996年6月拍摄的农业学校(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下图为2017年金海湖新区职教城毕节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10月8日摄)。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1998年10月拍摄的毕节师专(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中图为2011年毕节学院校园(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2011年2月20日摄);下图为2017年毕节学院校园(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2017年10月7日摄)。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5年的赫章县河镇乡海雀小学旧貌(2015年6月30日摄);下图为2017年6月赫章县河镇乡海雀小学新校区工程建设完成(2017年9月14日摄)。新华网发(聂宗荣 摄)

  近年来,毕节市坚决走好教育发展先手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规模巨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让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培养源源不断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责任编辑:李涛涛 王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