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丨做活水文章 贵州治水兴水显成效-新华网
贵州频道返回首页
>>正文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做活水文章 贵州治水兴水显成效

2023-11-21 15:14:1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贵阳11月21日电(周远钢)近年来,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始终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在全力破解工程性缺水问题和保障水安全基础上,通过保护水生态、发展水产业等举措,奋力推进贵州水利高质量发展。

航拍播雅湿地公园。新华网 周远钢 摄

  再生水利用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提升

  位于遵义市播州区城区与和平(苟江)经济开发区之间的播雅湿地公园,水清景美,公园内亭台、广场、步道等设施齐全,如今已成当地群众休闲玩乐的特色湿地公园。

  “如此美丽的公园,得益于龙坑中水处理站提供了稳定补水。”播州区水务局副局长李永龙介绍,再生水是指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净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要求并可以安全使用的水。龙坑中水处理站项目设计年处理中水1000万立方米,排放标准为地表水Ⅲ类,工艺为菌群处理加植物吸收处理,主要为湿地、河流补水。“龙坑中水处理站全年向播雅湿地补充Ⅲ类标准水300万立方米。目前,龙坑中水处理站经过提标改造,对播雅湿地补水更加稳定。”李永龙说。

  李永龙介绍,通过人工湿地的生态保护及雨水利用,“污水”变“活水”,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另一方面,再生水利用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经龙坑中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的水。新华网 周远钢 摄

  “城区的3个污水处理厂每天排放的一级A标水达到了5万立方米,这部分中水经过处理以后可以直接用于企业生产,价格不到市政供水价格的一半。”李永龙介绍,播州区工业基础较强,城区周边各类工业企业用水量大,用水成本高,由于市政供水能力不足,难以保障企业用水需求,“再生水的利用有效缓解了城市供水的压力,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据了解,为促进水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播州区水务局牵头开展了“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申报工作。2022年6月,播州区获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被确定为贵州首批省级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

  “到2025年,播州区再生水利用配置第一阶段结束后,每年可以提供再生水970万立方米,其中可以给河道、湿地补水400万立方米,为企业提供生产用水500多万立方米,降低企业生产成本1200万元以上。”李永龙介绍,下一步播州区将建设4个再生水厂,利用方向将从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拓展到工业用水、车辆冲洗、楼道保洁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

  作为贵州省第一批开展再生水利用配置的试点城市,播州区在再生水试点范围、利用方向和利用率等方面先行先试,促进了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为激活城市“第二水源”、探索分质供水提供了示范。

  据了解,贵州各地持续推动工业用水、生产生活用水的节约高效利用。数据显示,2022年贵州全省用水总量96.32亿立方米,比年度用水总量控制目标117亿立方米少20.68亿立方米。

仁怀市茅台镇赤水河岸的酒企取水口标识牌。新华网 周远钢 摄

  水权交易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盛产白酒的贵州省仁怀市,因地形起伏大,河流切割深,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属典型的工程性缺水地区。近年来,随着仁怀市部分白酒企业产能逐步恢复,用水需求变大,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下不能在赤水河干流新增取水审批。如何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帮助酒企破解发展难题?仁怀市立足区域水情进行了探索。

  针对拟开展水权交易的取水口,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以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统一的交易管理平台开展水权交易;建设完善在线计量监测设施,强化水资源计量监控……2022年6月以来,仁怀市积极探索水权交易改革,多部门形成管理合力,共同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助力酒企发展。

  为进一步扩大产能,贵州省仁怀市川贵酒业有限公司通过水权交易从贵州赤脉酒业有限公司取得了3.75万立方米水权,今年的新增产能用水得到了保障。

  “公司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节水意识,同时升级生产设备,生产用水量大大减少。通过水权交易将节约的水量交易给有需求企业使用,实现了双赢。”贵州赤脉酒业有限公司安全环保负责人陈云说。

在仁怀市茅台镇拍摄的赤水河一景。新华网 周远钢 摄

  “自开展水权交易以来,仁怀市已有40多家酒企开展了水权交易,在审批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共出让水量31万多立方米,解决近7000吨酱香型白酒生产用水。”仁怀市水务局水资水保科科长蒲浪超介绍,水权交易改革激活了酒企发展活力,提升了经济效益,水资源也得到有效利用。

  据了解,仁怀市酒企之间通过流转节水富余的水量,不仅有效解决了企业用水不足的问题,还形成了企业之间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同时也为今后开展区域、行业用水权交易积累了经验,为全面盘活用水存量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航拍镇远古城一景。新华网 周远钢 摄

  守护绿水青山助力高质量发展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其境内的㵲阳河自西向东呈“S”型蜿蜒贯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的独特古城风貌。

  㵲阳河在镇远县境内长93.7公里,是镇远人民的“母亲河”。“通过建设镇远县污水提标改造及乡镇污水全覆盖工程、县城二期污水处理工程、西峡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全县污水综合治理能力得到显著增强,进一步降低了入河污染负荷。”镇远县水务局副局长张如林介绍,近年来镇远县统筹推进河长制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加强㵲阳河流域治理与保护,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镇远古城核心景区旅游品质得到巩固提升,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

  2022年全省119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状况总体为“优”,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通过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贵州构建了独具贵州特色的“五级河长”体系,首创四级“双总河长”,独创“四大班子人人当河长”,全省4697条河流设河长22755名,32家省直属部门一对一协助省级河长开展工作,有效守护了绿水青山。

航拍镇远县㵲阳河景区风光。新华网 周远钢 摄

  制定《贵州省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力争用3年时间,完建316个骨干水源工程,实施102个水网连通工程及一批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新增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13亿立方米;创新河湖长体制机制,推进“集中巡河”与“常态巡河”相结合……

  贵州省水利厅提出,将围绕“构建大水网、保障水安全”目标,通过加快实施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大水生态保护和升级,推动河湖管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夯实农村供水保障基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守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底线等措施,进一步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吴雨 王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