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网站地图
从苗族节日看非遗丨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有什么讲究?-新华网
新华网 > 新闻 > 正文
2023 11/25 15:54:16
来源:新华网

从苗族节日看非遗丨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有什么讲究?

字体:

0:00
/0:00

  近段时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苗族同胞们正开展多种多样的民族民间活动庆祝苗年和鼓藏节的到来。

  苗族文化跨越千年,不管是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的苗族盛装,还是千锤百炼锻造出的银饰,亦或是节日里的“灵魂乐器”芦笙,无不体现着苗族同胞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苗族鼓藏节是传统祭祀活动,每十三年过一次,不同苗寨过节的轮回起始年份有所不同。

  在苗族同胞眼中,鼓是祖先灵魂栖居的地方,鼓藏节就是祭祀祖先、感恩天地的日子,包含进客、祭祖、跳鼓、送鼓等环节,期间将开展十二道拦门酒、跳芦笙、青年男女讨花带等民俗活动。

  苗族鼓藏节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逐渐从家族祭祀活动发展为各民族间团结交流的文化载体。

  记者:吴斯洋、崔晓强

  编辑:刘瑞娟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刘昌馀】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