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人文影像志丨天门村:吊脚楼群见乡愁-新华网
贵州频道返回首页
>>正文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人文影像志丨天门村:吊脚楼群见乡愁

2024-07-23 15:14:29  来源:新华网

  天门村小寨组的吊脚楼群一隅(7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

  乌蒙大山磅礴,北盘江水奔腾。在乌蒙山腹地、北盘江畔的天门村,古朴的吊脚楼点缀于青山绿水间,远山、古树、梯田、民居构成了一幅山水田园画卷。

  天门村坐落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花戛苗族布依族彝族乡东北部,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传统村寨,分为6个自然寨,人口过千。

  由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天门村交通十分不便,地理位置偏远,在早些年间,这里几乎与世隔绝。村民想要外出,得翻越险峻的大山,从狭长的山体缝隙中攀爬数百层石梯,直至山顶,经过峡谷之间两扇巨大的悬崖石壁,传为“天门”。

  天门村有600余年的历史,至今仍保存着178栋木瓦结构建筑,沿用刺绣、织布、牛耕等生产方式,原生态的村落风貌和传统的民俗活动成为村子一大特色,也成为当地保护传承传统村落、促进全域旅游协同发展的着力点。

  2014年,天门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天门村被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1年,天门村入选获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被群山围绕的天门村(7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被群山围绕的天门村(7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天门村的远山、树林、梯田、民居构成了美丽的田园画卷(7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小朋友从天门村一处石板路上经过(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小朋友在天门村和小狗玩耍(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天门村村民王刚良(中)、王仕习(右)在榕树下制作绣片(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天门村村民王仕洪从吊脚楼走下(7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天门村村民在吊脚楼生产生活(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天门村村民陆凤给孙女和孙子发冰棒(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天门村村民陆国士在吊脚楼上纳凉(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天门村村民陆凤林(左二)在树荫下制作绣片(7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天门村村民陆胜秀(右一)等在家中聚餐(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天门村村民王华龙准备采收葡萄(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天门村村民陆大珍(左)、王兴珍在吊脚楼上制作绣片(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天门村村民陆风选干完农活返回自家吊脚楼下(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天门村大寨组传统布依族木瓦结构吊脚楼一隅(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天门村小寨组的吊脚楼群一隅(7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责任编辑:谢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