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行动|贵州安顺:守护乡村文化的“根”与“翼”-新华网
贵州频道返回首页
>>正文

乡村振兴在行动|贵州安顺:守护乡村文化的“根”与“翼”

2024-07-25 09:39:3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贵阳7月25日电 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的贵州省安顺市,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千百年来,多个民族在这里汇集交融,造就了独具黔中山地特色的传统村落文化。绿水青山之间,形态各异、风情各具的传统村落如繁星点点,散发着原汁原味的宁静与纯粹,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多民族和谐共生与岁月悠长的故事。

  乡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脉,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近年来,安顺市大力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通过留住乡貌、留下乡音、记下村史等方式,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社会与经济多重价值,既守护了文化的“根”,又张开了发展的“翼”。

安顺云峰屯堡地戏演出。新华网发(张争鸣 摄)

  留住乡村“颜值” 让家乡看得见

  石瓦、石墙、石巷、石井、石板路……走进青山环抱的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高荡村,仿佛置身于隐秘的“石头王国”,每一步都踏在了光阴的痕迹上。这座有近千年历史的布依族古村落,完整地保存了石干栏式布依传统民居风貌。

航拍贵州镇宁县的高荡村。新华网 卢志佳 摄

  “我家的房子是明朝时建的,现在还在住人嘞!”87岁的村民王四坐在古树下自豪地对游客说。

  为了留住传统村落“颜值”,安顺市采用“一类型一档案”的方式,为屯堡、布依族、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立测绘档案,精确采集并记录其尺寸、空间位置、纹理等信息,目前已完成52类传统村落民居户型测绘档案组建工作,并编制了《安顺市农村建房通用图集》。

鸟瞰镇宁县高荡村古村落。新华网发(杨舰 摄

  同时,将当地古建筑的石材元素、合院式庭院住宅、江南风韵的雕刻装饰等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为全市67个“中国传统村落”引入驻村指导规划设计师,指导村民建设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

  距离黄果树瀑布仅5公里的安顺市黄果树旅游区石头寨也是一个布依族古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全寨石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成为许多游客向往的“打卡点”。

石头寨匠庐村晓民宿。新华网发(安顺市委宣传部供图)

  坐落于半山上的精品民宿“匠庐·村晓”,保留了石头寨原始的风貌和房屋外观,仅在石屋内部进行改造。独特的“乡间美学”使其迅速登上全国各大民宿评选榜单,游客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

  黄果树旅游区黄果树镇副镇长赵实虎介绍,政府除了引进民宿企业,也鼓励村民将自家的房屋改造为民宿。“我们邀请专家对他们进行指导,力求保留传统的建筑风格,让其得到‘活态’的传承。”

  留下“乡音”“乡色” 让家乡听得见、摸得着

  “戴上面具,我就是英雄。我要把扮演的英雄人物的思想、性格装进自己的大脑。”郑汝红说,他是安顺市平坝区天龙古镇屯堡地戏传承人,跳地戏已30多年。

  安顺地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贵州屯堡文化的一部分,起源于明代,主要呈现百年忠魂的故事,如堂子戏《岳飞转》《杨家将》、小段子《陆文龙双枪占武将》《八锤打闹朱仙寨》等。

  一个村落一堂戏。为守护“乡音”,安顺市梳理了散落在各村落的400多堂地方戏曲,包括安顺地戏、西路花灯等,记录其发展历史、艺术特点、分布地区、人才及创作状况等,建成准确、完整、规范的地方戏档案体系。

石头寨群众制作蜡画。新华网发(刘智涵 摄)

  安顺市还以民族节日、戏曲展等为载体,通过现场演绎、视频短片记录、留存影像资料等方式,打造传统村落文艺“品牌”,成功申报了《铜鼓十二调》《布依族勒尤》《苗族阿玛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6个,逐步将文艺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

  除了“乡音”,安顺市也着力留下多彩的“乡色”,大力扶持蜡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动其与旅游结合,既助民增收,也提升文化自信。

  在石头寨“六月六布依蜡染坊”,“90后”蜡染传承人伍德华指导游客用蜡刀作画,体验蜡染文化。他是当地第一位男性传承人,自幼受母亲熏陶,返乡创业后,致力于设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蜡染作品,并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

  在政府扶持下,他为当地村民开展蜡染技艺培训,带动村民增收,推动蜡染文化进校园。“我想把家乡的蜡染技艺打造成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爱它。”伍德华说。

  留住“乡愁”涵养“乡风” 为乡村振兴“铸魂”

  安顺市另一个知名5A级景区“龙宫”脚下,坐落着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桃子村,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寨”。

  走进精致小巧的村史馆,墙上的展板清晰记录着村庄的历史:“桃子村,原名桃子凹,早年因村里山洼遍布桃树而得名桃子。民国时期,村前有一大片地时常积水变为洼地,被称之为龙凹口。桃子与龙凹口结合,因而得名桃子凹……”

  近年来,依托紧邻的龙宫景区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桃子村搞起了乡村康养旅游。村支两委组织撰写了村史,建起了村史馆,全天24小时免费开放,供村民和游客参观。

  “让游客更了解我们的家乡,也让村民们知道自己的根在何处。”桃子村村支书张智说。

桃子村。新华网发(受访对象提供)

  2022年,桃子村成立村委全资公司,与龙宫景区开启“景村合作”,向桃子村及周边村寨招募乡村讲解员,目前已有72名村民入职。

  安顺旅游集团派驻村第一书记李石文还专门为桃子村撰写了讲解词,介绍村庄的发展历程、秀丽风景和特色美食。“希望帮村子发展乡村旅游,同时也帮村民建立文化自信。”李石文说。

  为“乡愁”建档,垒记忆堤坝。近年来,安顺市先后编纂了旧州镇、天龙镇、轿子山镇等20个乡镇志,启动了《安顺市名乡镇揽胜》《安顺市传统村落志》编纂工作,挖掘整理各地特色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在此基础上,安顺将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与山地旅游、红色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旅游、健康养生旅游有机衔接,转化为更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业态。

  建档纂志留住了乡愁文化,留住了人们的美好记忆,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进一步坚定了当地群众的乡土文化自信,更为乡村振兴固了根基、聚了人心。(钟华 卢志佳 贺冰冰 欧嘉雷 刘智涵 詹永芬)

[责任编辑:邓娴 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