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江湖村位于湄潭县城北部,复兴镇西南部,距湄潭县城35公里,地处湄江湖国家湿地公园腹地,属饮用水源保护区。今年以来,湄江湖村积极践行“千万工程”经验,聚焦“福”字,以“助老工程”为重点,建设群众幸福之村,让乡风“十里飘香”;聚焦“兴”字,以“甜蜜事业”为重点,建设产业兴盛之村,让产业“百花齐放”;聚焦“美”字,以“美丽家园”为重点,建设环境美丽之村,让村貌“千娇百媚”,奋力推动“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
聚焦“福”字,以“助老工程”为重点,建设群众幸福之村,让乡风“十里飘香”
湄江湖村把群众满不满意、幸不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解放思想、创新举措,采取多种方式,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来到湄江湖村“助老工程”红龙门老人活动中心,老远就能听到动感欢快的音乐声,走近一看,活动中心广场上十几个老人动作统一、脚步轻盈地跳着舞蹈。再往里走,又有十几个老人在活动室里打扑克、下象棋,热闹非凡。
“自从建了这个老人活动中心,我们农闲的时候就有了休闲娱乐的去处,既锻炼了脑筋、活动了身体,又增加了老年人相互交流、相互关心的机会。”一个下象棋的老人说。
据悉,湄江湖村现有户籍人口642户2372人,在家常住人口943人,农村60岁以上留守老人382人。为了解决农村老人劳累辛苦、年老无休,子女在外、内心孤独,行动不便、遇事无助等问题,湄江湖创新实施了“助老工程”,采取“党建引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探索通过建立“一阵地三队伍”(即:农村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互助队、志愿服务队、引领指导队),进一步提升农村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这是湄潭县第一个农村互助养老点,是推进农村互助养老工作的一次重要探索,也是湄潭县针对农村老年群体进行服务保障的一次重大创新。”湄潭县民政局副局长廖兴田曾在湄江湖村“助老工程”启动仪式上这样说。
7月8日,湄江湖村组织开展“我爱我家乡”村庄清洁志愿活动。
自湄江湖村“助老工程”2024年6月试运行、8月正式启动以来,老人互助队组织活动80余次,志愿服务队走访服务60余次,引领指导队指导20余次,迎接有关调研学习考察10余次。
“助老工程”的实施,不仅激发了广大老人的热情,自发组织文艺表演队伍编排了文艺节目,自发开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重阳节活动,而且也让广大群众“尊老爱幼”“孝敬老人”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村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文明礼貌的和谐氛围不断浓郁,农村老人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乡风文明的春风吹遍山野“十里飘香”。
聚焦“兴”字,以“甜蜜事业”为重点,建设产业兴盛之村,让产业“百花齐放”
湄江湖村把产业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在蜂蜜产业上做文章,推动产业升级、扩大产业规模,推进蜂蜜这个“甜蜜事业”走上新的台阶。
走近湄江湖村、杨家坪村蜂蜜加工厂展示中心,几个装修师傅正在切割薄板、粉刷墙面,施工现场一片火热。“产品展示中心分为企业介绍、历史介绍、产品介绍,视频演示等几个板块,预计今年12月底就能施工完毕。”现场一位师傅说到。
湄江湖村利用辖区内有湄江湖国家湿地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良好、植被茂密、蜜源充足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蜂蜜产业。在贵州省委老干部局、省关工委的支持帮助下,修建了蜂蜜加工厂,建设了“五倍子+中蜂”产业融合示范基地。
8月8日,湄江湖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国根(右一)陪同食品生产许可证评审专家现场查看蜂蜜加工设备。
“为了推动蜂蜜产业标准化、规范化,推动蜂蜜产品市场化、品牌化,一年多来,我们购买安装了蜂蜜生产设备、成立了湄潭县蜜香园食品有限公司,办理了食品生产许可证(CS认证),设计并注册了‘灯笼山’LOGO商标,产品展示中心建设和包装设计生产也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中。”贵州省委老干部局派驻湄潭县复兴镇湄江湖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国根介绍。
据悉,目前湄江湖村集体拥有蜂箱260余箱,年产蜂蜜1000余斤,平均每年为村带来集体经济收益5万元左右。在村集体的带动下,村民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养上几箱蜜蜂,增加额外的收入。
在蜂蜜产业的鼓舞下,群众的思想更活了,想发展、要发展的意识更加强烈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主动发展的劲头也更足了。比如:黄鱼泉组的潘永刚,自发开展林下养鸡,养殖绿壳鸡、乌骨鸡、三黄鸡2000余只,每月卖鸡蛋1000余枚,鸡100余只,每月收益1万余元;小乌坡组唐书余自发种植黄精10余亩,收割后预计每亩利润能达5万余元;黄鱼泉组周代贵自发开展大棚种中草药,试种重楼、铁皮石斛等中药材;窝坑组的蔡正岐种植金银花50余亩,自购了有关金银花初加工设备,带动周边群众发展金银花种植。群众自主发展的农村产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起来,产业“百花齐放”的态势越发明显。
聚焦“美”字,以“美丽家园”为重点,建设环境美丽之村,让村貌“千娇百媚”
由于辖区内有湄江湖国家湿地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及湄潭县的大水缸“湄江水库”,湄江湖村把提升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抓紧抓牢,不断推进乡村建设和环境整治走深走实。
“感谢党、感谢政府,我们现在告别了旱厕,用上了卫生厕所,再也闻不到臭味了,洗澡、上厕所、洗衣服都很方便。”家住红龙门组的熊仕伦说。
10月11日,湄江湖村红龙门组结合正在开展的“助老工程”工作,举办了“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重阳节活动。
在湄潭县移民局的支持下,湄江湖村实施了500万元的“美丽家园”项目,为湄江湖村坟上、窝坑、红龙门等几个村民组的群众进行房屋立面整治和人居环境整治,同时新增卫生厕所30个、化粪池39座、太阳能路灯217盏,以及新增部分道路庭院硬化。原本破旧的房屋顿时换了新颜,不仅不再跑风漏雨,而且也让湄江湖村变得越发美丽。
为了进一步保护好湄潭县的大水缸“湄江水库”,在贵州省委老干部局的协调帮助下,在省、市、县生态环境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湄江湖村争取到了省生态环境厅“湄江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活污水处理”项目,2500万元项目经费将用于水库周边村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修建安装,进一步提升全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湄江湖村将环境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内容,并通过召开群众会、坝坝会等形式,及时讲解环保知识和案例,让群众养成“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思想。同时,积极发动党员、寨管家、公益性岗位群众、志愿者等,开展“我爱我家乡”村庄清洁志愿活动,扎实推进农村垃圾处理、环境整治,持续刷新人居环境“高颜值”,让村容村貌“千娇百媚”。(周国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