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4月8日电(卢志佳)高原“茶海”绿意盎然,生态价值不断转化;抹茶产业从无到有,正走向“世界级”规模;新式茶饮乘势而上,转型升级蓄势待发……产业链上纵观贵州茶,“一叶绿”而“百业兴”,坐拥700万亩茶园的产茶大省,正扎实打造高质量产业链,向茶业强省大步迈进。
茶农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银山茶场采摘明前茶(无人机照片,3月28日摄)。新华社发(陈熙 摄)
茶园“观茶”——以“绿”生“金”
今年元旦,普安县一场独特的“喊山”仪式“喊”醒了早春茶。
因气温相对较高、地热资源丰富、土壤富含腐殖质,普安“春茶”开采时间要比全国其它地区早20天左右,普安因此获得“全国优质早茶核心产区”称号。通过持续开展“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普安早茶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市场份额也稳步增长。
“我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实现了以虫治虫、以草治草、免疫调控的方法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通过一系列绿色防控措施,普安的茶产品不但早,而且干净又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说。
贵州省普安县茶源街道联盟村的茶农在展示新茶。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干净”不是普安茶的专利,而是整个贵州茶产业的“生命线”。近年来,贵州构建了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安全管控体系,将茶园禁用农药提高到156种,远高于国家标准。茶叶生产期间,贵州农业农村部门常态化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指导,帮助茶企、茶农守护好这700万亩“绿色银行”。
早春3月,拥有“世界非遗·中华老字号”双IP的都匀毛尖茶在清明前全面开采。黔南州都匀市毛尖镇坪阳村的螺蛳壳万亩茶山上,茶人们忙碌着春天的茶事。
依托地处都匀毛尖茶核心产区的优势,坪阳村的300余户茶农赚来了一栋栋“毛尖房”、一辆辆“毛尖车”。眼下春茶开采,坪阳村早早组织了600名采茶工人,确保春茶生产。
当地布依族群众在茶园里采摘新茶(3月22日摄)。新华网 卢志佳 摄
近年来,都匀市聚焦抓基础管基地,推进茶园生态化建设,提质增效做优原料端,部分茶园搭建了可视化监管系统,实现园区生产的标准化、智能化管理。
相关报告显示,都匀毛尖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从2010年的9.63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2.23亿元,年均增长12.8%,位列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第八位,是贵州茶叶第一品牌。
车间“观茶”——从“0”到“1”
梵净山下的铜仁市江口县,近年来崛起一座“抹茶超级工厂”,贵州贵茶(集团)有限公司在这里投资建设了全球最大的精制抹茶单体车间,先进的智能化生产技术加持,使得抹茶产品在贵州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目前,江口县抹茶销量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这座“抹茶超级工厂”拥有年产4000吨精制抹茶生产线和最先进的智能拼配系统,经过精制线加工出来的抹茶原料称之为碾茶,在工厂的磨粉车间里,碾茶被研磨成1300目左右的茶粉。
贵茶集团抹茶生产车间。新华网发(代旭东 摄)
“1300目的茶粉是什么概念呢?和家里食用的面粉相比,我们的茶粉还要细10倍左右。”贵茶集团副总经理刘海介绍,最终的抹茶产品还要通过500多项安全指标检测才能走向市场。
从无到有,再到世界级规模,抹茶这个贵州“新特产”在江口落地生根,形成强劲的辐射带动效应。截至2024年,贵茶集团已建成高标准抹茶原料基地6万亩,年产抹茶超1200吨,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综合产值超3.5亿元,带动周边近10万人就业增收。
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先进制茶设备的支撑。位于安顺市平坝区的贵州双木农机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抓紧生产公司新研发的微波杀青设备。微波杀青设备利用微波的穿透性和热效应,直接作用于茶叶中的水分子,从而实现高效、均匀杀青的效果。
双木农机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生产微波烘干提香机(3月29日摄)。新华网 卢志佳 摄
“微波杀青一方面效率高,另一方面制率高。相比传统杀青方式,微波杀青可提高制率10%以上。”公司负责人林坚强介绍。
智能揉捻机、红外线烘干机、多功能理条机、动态脱水机等60多种制茶设备从这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出,服务了贵州1300余家茶叶生产企业,在产业链的前端持续赋能贵州茶产业提质增效。
终端“观茶”——转“旧”向“新”
近年来,新茶饮成为消费增长最为快速的行业之一。在贵阳,霸王茶姬、奈雪的茶、茶百道等一众茶饮头部品牌门店早已遍布大街小巷,各色茶饮成为年轻人逛街的“标配”。以霸王茶姬为例,2019年9月开业贵州首店,5年时间已在贵州布局门店200余家。
茶饮“新风”之下,贵州本土茶饮品牌宜北町近年来也调整产品风格,从曾经的奶茶产品为主,逐渐向纯茶饮转变,研发出更多低脂低糖的产品。“这种变化源于消费者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这其中包括年轻人。”贵阳宜北町市场部负责人王进说。
金尘茶公司生产车间。新华网发
2021年落户安顺的贵州金尘茶茶叶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把贵州干净茶原汁原味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新式茶饮品牌。依托超1万亩的直管茶园以及超20万亩的合作茶园,该公司推出了有机无糖茶、低糖果味茶、冷泡茶和热泡茶等新式茶饮品类,满足了消费者对口感丰富、健康控糖的消费需求,年销售收入突破6亿元。
都匀毛尖集团等“老字号”茶企也正在解锁“新茶饮”赛道。在都匀毛尖开采节上,宜北町推出的“都匀毛尖+铜仁抹茶+鲜奶盖”的试饮品受到追捧,不少客商、游客排队等着品尝。
3月22日,宜北町现场设展推介与都匀毛尖联名茶饮。新华网 卢志佳 摄
据悉,都匀毛尖集团目前已和宜北町开展深度合作,携手推广以毛尖茶为底味的系列茶饮产品。“这些茶饮的特点是充分呈现贵州绿茶本味,目前的市场反映很好,部分产品已经进入门店销售前五。”王进表示,未来会逐渐加大都匀毛尖、铜仁抹茶、余庆苦丁茶等贵州茶的采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