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返回首页
>>正文

《贵在有理》再启“黄金十年”征程:云聚数谷再奋进

2022-05-27 07:50:31  来源: 新华网

  “抢数字新机 享数字价值”。2022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由线下举办改为线上举办,“云”聚中国数谷,初心不改、主题不变。线上活动围绕“数据创造价值,创新驱动未来”这一主题,直击数据流通交易及市场培育等大数据产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积极探索数字经济时代国际合作新机制,为全球大数据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立足数字技术、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数据的“聚、通、用”,本届数博会的成果,也将为贵州省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等方面贡献智慧。

  贵州大学中国共产党人“心学”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高端智库研究员、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周乐欣

  专家点评:本届数博会关注的主题均是当下大数据产业发展最新难点、热点问题,包括东数西算、数据流通交易与市场培育、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赋能数字化转型、场景大数据、个人数据、元宇宙等议题。这些议题涵盖从数据治理、数字治理、行业数字化转型,到全场景场数字化虚拟空间打造的整个链条。

  由数博会的办会历程可见,对数字技术的关注本身一直不变,但伴随数字技术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及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技术、新概念的发展,数博会探讨的深度也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关注数字技术带来的新业态发展和数字治理的深层次问题。

  本届数博会较以往数博会而言,关注的问题更加深入,直击当前大数据产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实现数字治理的重大理论突破、紧缺的大数据人才培养、最新知识传播等方式,以海量社会数据为基础,推动对社会的全面感知、建模、解析、决策及反馈执行,从而深层次推动贵州实现“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大大提升大数据技术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一是助力贵州建设成为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充分利用开放流动的大数据资源,综合协调人、地、事、物和组织等各种要素,推动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向分布式、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全响应的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转变,更好面对如疫情防控、大健康、智慧教育、社会安全等领域的重大问题,提升治理效能。

  二是助力贵州建设成为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采集税务、金融、民政、社会保障、城乡建设等扶贫业务相关领域信息,通过云计算、云储存、云管理等现代化信息处理手段将扶贫信息加以数据化,创新数据分析方法,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数据决策支持。

  三是助力贵州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通过大数据技术打造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数字商务体系,增强贵州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融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能力;围绕用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全省产业布局,推动实现贵州“一主两翼多辅”开放通道战略部署;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数据化的监管体系,吸引优质生产要素集聚,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是助力贵州建设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创新示范区。为贵州环境保护产业、智慧能源产业、高端装备“智”造、现代农业等关键行业和特色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源,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建立科学的指导方案,深化效率导向的国资经营评价制度改革,推动国企国资持续做大做优做强。

  五是助力贵州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通过对历史环境数据隐藏规律的挖掘,预测未来环境数据的变化趋势,并提前制定治理预案;发挥大数据在跨区域协同治理层面的优势,构建分布式的多主体共享的环境数据平台,由点到面,全面、动态地掌握政策在各环节的执行程度和效用;构建以“双碳”为目标的经济社会治理体系,发挥大数据分析在产业选择、技术创新、税费政策、区域协同等方面的优势,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支撑。

  来访者在参观普定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大数据智慧管理平台(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就在本届数博会开幕前的5月25日举行的西南地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新闻发布会上传来消息,西南地区148项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跨省通办”。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西南地区“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服务涵盖户籍迁移、医保社保、住房公积金办理、道路运输等高频事项,为企业群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网上通办服务。

  在推进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的过程中,解决好各类电子文件、电子证照有效性的关键是电子印章。贵州省信息中心通过建设统一电子印章平台,电子签章应用已成功覆盖全省政务服务、电子证照、电子公文、信创和司法、民政、水利、科技申报、社保等业务场景。

  户政员在玉屏侗族自治县政务服务中心公安户政窗口展示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登记表。新华社发(胡攀学 摄)

  例如,2021年“贵州省婚姻管理信息系统”上线电子签章服务后,婚姻登记专用章签署达85万余次;与省出生医学电子证照系统实现对接后,出生医学电子证照已加盖电子印章20余万次,确保了电子出生医学证明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权威性,实现全国范围内跨部门、跨地区的互信互认、在线核验和申领。

[责任编辑: 刘昌馀 邓娴]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8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