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返回首页
>>正文

新时代·新地标|北盘江大桥:让天堑变通途的“世界高度”

2022-09-23 16:49:37  来源: 新华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一个个新地标见证了新时代10年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记者带您走进“世界最高桥”——北盘江大桥,看天堑如何变通途。

  贵州西部的乌蒙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带,沟壑险峻、溶洞丛生。山脉之中的北盘江将云贵两地隔绝开来。六盘水市水城区都格镇龙井社区村民马选军的家就在峡谷中。

  “以前这里出行非常困难。如果我们想去一次镇上,从山脚爬到山顶,山顶再下去,要花4个小时才能到。”今年41岁的马选军回忆道。

  从峡谷抬头仰望,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凌空飞架。因其桥面至江面565.4米的垂直高度,被吉尼斯官方认证为“世界最高桥”。

  2016年建成通车的北盘江大桥打通了出山路,更拓宽了当地村民的发展思路和门路。由于家门前就能欣赏大桥的壮观景象,2019年,马选军夫妻利用新修的砖房,开了“小马哥农家乐”。

  “我现在接待的游客全国各个地方的都有,还有一些外国人。”平日里,马选军除了主动向游客介绍大桥,还义务清理河边的垃圾。“希望能给游客留下好印象,也把我们家乡推广出去。”

  每年七八月,贵州避暑游火热,农家乐里游客络绎不绝。距离马选军家十几公里外,龙井社区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内同样忙碌着,村民们正采摘成熟的猕猴桃,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后销往全国各地。

  “由于政府对交通建设的重视,在采收期的猕猴桃能够及时运出。”贵州水城泽能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国留说。近年来,大桥让基地的名声越来越响,合作社再也不用为猕猴桃的销路发愁。

  北盘江大桥让峡谷中的村民走出大山,更促进了区域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畅通高效。而在这背后,是建设者突破山区运输困难、喀斯特地貌限制等难题取得的成果。

  “两岸岩石大多比较破碎且稳定性差,我们花了半年时间对地质进行综合勘查,才把索塔放到稳定的基岩上。”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总工程师石大为介绍,为了让上百万个螺栓孔达到拼装精度,构件上桥前会多次进行预拼试验,在云南岸还独创了“纵移悬拼”的施工方案。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是中国桥梁建设者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作为我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在喀斯特高原上架起2万余座桥梁,世界高桥前100名有近一半在贵州。

  截至2021年底,贵州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8000公里,在千沟万壑上打造了一个“高速平原”。“我们修路的人就想越修越好,给当地百姓出行提供方便,也为经济发展助力。”贵州路桥集团重遵23标项目党支部书记吴明胜说。

  随着开放通道和平台加快建设完善,借助日益快捷的交通网络,贵州正奋力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

出品人:孙志平 徐姗娜

监制:樊华 张平锋 钟昊熹

统筹:李杰 张旭东 山旭

记者:吴斯洋 刘勤兵

编辑:王梁

配音:王帅龙

动画:杨震男 史凯丽 夏勇

部分素材支持:乌蒙新报

卫星遥感数据及技术支持:郭建伟 曾迎迎 丁新珂

新华社音视频部

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联合出品

[责任编辑: 刘昌馀 谢素香]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26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