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彝族汉子何文钟:筑梦田野幸福来-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彝族汉子何文钟:筑梦田野幸福来

2023-07-07 17:19:12  来源:天眼新闻

  清晨,地处乌蒙山腹地的织金县大平彝族苗族乡大平村,云雾缭绕,重峦叠嶂,沟壑纵横。无论是绝美洞天织金洞的神奇美景,还是乌江源百里画廊的高峡平湖风光,走进太平村都带给你不少期待和享受。

  上午8点,年约五旬的彝族村民何文钟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正带着七八个村民进行松窝、除草等田间管理工作……

  记者来到大平乡大平村牛落洞,连片烟田里,碧绿的烟叶随风摇曳、长势喜人,孕育着烟农增收的希望。“小康对我来说就是年轻人说的诗和远方,在我的烟地里都实现了。”何文钟黝黑的脸上写满了不屈与自豪。

  不负春光,烟地里烟农忙。

  “这些天地里不算忙,我得把路整修一下。”这是一位结实硬朗的彝族汉子,何文钟边说边扛着铁铲走到田边对机耕道进行维修。

  “何文钟热心公益,致富不忘乡邻,多年来个人出钱出力对村里的破坝维修、机耕路维护。”村民们三言两语地说。

  30多年来,何文钟潜心深耕烤烟种植,善总结乐分享,与村民们一起闯出了一条致富路。在大平乡,提到何文钟,村民们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纷纷称他为种烟能手。

 种地赚了钱,热心公益修桥补路。

  从18岁开始,他和父亲一起种烟,但是收效甚微,于是先后到浙江、上海和贵阳等地学手艺、打零工,百般辛苦,却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魔咒”。

  1997年初,又回乡种地,何文钟内心“不认命”的倔强被充分激发。勤勉不松懈,全力以赴扎进了田间地头,一心一意沃土掘金,从一名返乡农民工摇身变为了产业致富“带头人”。

  当年,何文钟种了8亩烟,由于管理到位,收入8000多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用心栽培,他1998年种烟又获得了不错的收入。他投工投劳,投入1万多元修建了第一栋小平房。

  2009年,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东风吹进了有着多年种烟历史的大平村,烟草部门投入大量资金修机耕道、密集式烤房、育苗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精明的何文钟意识到,发展烤烟的黄金期来临了,2010年初,他将种植面积扩大到50亩,按照烟草技术人员指导及要求,科学种植、加强管理,当年收入15万多元。

  这一年,他投入16万多元修了第二栋两层楼平房,花4万多元买了一辆面包车。

  幸福来自奋斗,实干成就梦想。

  自从和烟叶“结缘”后,何文钟从此心无旁骛,潜心种植烤烟。2016年,何文钟又将烟叶种植面积增加到70亩,年底一算账,挣了20多万元,何文钟心里乐开了花。于是他投入30多万元修了第三栋新楼房,还置办了电视机、洗衣机等电器家具,花10多万元买了台小轿车。2020年,他种植烤烟持续增收,他以87万元成功竞拍到大平烟叶收购点仓库房,并投资15万多元进行全部装修,以每年5万元租给外乡人开超市。

  在漫长的30多年里,何文钟始终与田为伍,与烟为伴。从最初的5亩地发展到现在的近百亩,何文钟成了名副其实的烟叶农场主。

  多年来,何文钟按照当地政府和烟草部门的统一安排,实行“烟粮轮作",有效改善了土壤生态,实现了烟叶与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促进了农业增效、个人增收。何文钟用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黄土地里刨出了致富路,生动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织金县是一个传统烟叶生产大县,烟叶种植已成为该县重要的经济支柱。党的十九大以来,织金烟区按照毕节市烟草专卖局的统一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土地流转稳定核心烟区,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烟农收入稳步提升。

  近年来,毕节市烟草部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实生产布局、重点技术推广等各项工作,同时,紧密联动烟站及村小组,不断加强烟叶生产各环节技术培训,着力培育发展爱“三农”、爱烟叶、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守诚信的职业烟农,何文钟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一人富裕不算富,共同富裕才算富。” 致富后的何文钟不忘乡亲,近些年来,他优先吸纳本村困难群众在自己烟田里务工,让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因为为人厚道,工人工资开支及时合理,前来给他打工的人很多,移栽、采烤等大忙季节多达四五十人,每年带动10多家农户户均实现务工收入2万元左右。

  “我因年龄大,没有技术,外出务工无法挣到钱,现在在何文钟地里面干活,平时工资120元一天,采收烟叶和其他带技术的工资能达到180元一天,在家门口工作,收入比较固定,还能照顾到一家老小,半年左右就能挣到两万元左右的收入,”大平村的村民彭幺妹满脸笑意,一边干活一边说。

  路不好不仅阻碍当地的经济发展,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何文钟赚了钱后于2015年冬和2016年出资6000多元,带领村民投工投劳修建了大平村刘家寨通组公路。

  抢抓农时,烟地管护忙。

  “我没有读到书,但是一定要让孩子上好学读好书。”何文钟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30多年来,即使是最苦最难的时候,都要想办法不遗余力地去供读和支持。现在他的大女儿已经在贵阳一家公立医院工作,大的儿子今年大学毕业,已经和中铁十六局签订就业合同,三儿子在武汉读大学一年级。

  何文钟的“明星”效应在当地激起了较大波澜,让小打小闹的烟农看到了希望。

  “在何文钟的示范和带动下,我们村种烟规模扩大了,成了千亩烟村,烟叶产业成为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产业,成了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大支柱产业。”大平村村支书冯治金说。

  “党和政府关心我们,毕节市烟草部门对我们又有奖励和扶持政策。今后我要把烟种好,多挣点收入,支持帮助孩子在省城贵阳买房子,等自己老了,就搬到城里和子女们住,享天伦之乐!”谈到未来,何文钟充满憧憬。(记者 黄杏 通讯员 杨保华)

[责任编辑:谢素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