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印江团山村:烟农赶“烤”忙-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铜仁印江团山村:烟农赶“烤”忙

2023-07-11 17:42:10  来源:铜仁烟草

  7月以来,铜仁市印江县烤烟全面进入采摘烘烤阶段,烟田、烤房处处可见烟农们忙着采摘烟叶、编烟、上烤的景象。

  走进新寨镇团山村,连片种植的烤烟长势喜人,成片的烤烟紧密相连,烟苗长势良好,走进烟田,整片烤烟生长均匀,整株青黄相间,一片片烟叶,色泽鲜亮、长势喜人,底部一张张鲜黄如蒲扇的烟叶,放眼望去,烟株旺盛随风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烟农们熟练地进行采收、搬运,到处呈现一派繁忙的“赶烤”景象。

  

团山村烤烟种植基地缩影

  今年60岁的代方强是一位“铁杆”烟农,之前夫妻俩也曾去南下务过工。近年来,在印江烟草局的精准帮扶和悉心指导下,他熟练掌握了烟叶种植和管理技术,尝到了种烟致富的甜头。今年,代方强种了120亩烟叶,想大干一场。经过几个月的精细管理,代方强家的烟叶长势喜人,开秸开片好,整齐度高,分层落黄明显,谁见了都竖大拇指。

工人在忙着运送采摘的成熟烟叶

  看着送入烤房的一杆杆烟叶,代方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说,相比外出打工好太多了,不仅照顾得了家里的老人孩子,更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我家种了二十多年烤烟了,虽然本钱大,但利润也大,相比其他的农作物,种烟草的利润要高很多,最关键的是只有半年忙、有半年闲,我今年种的120亩,预计收入五六十万元。”

  代方强告诉笔者:“我从20多岁学种烟,一开始七八亩,逐年递增到现在的120亩,以前大部分地里活都是我一家人打理,我自己烤,忙不开的时候才雇人,烘烤期间,两人连个囫囵觉都没睡成。现在不一样了,国家政策好,农机、路道、烤房等基础设施大为改观,现在我们的烟叶采回去,拉到烟叶烘烤工场,送进烤房后,我啥都没管,有技术人员专门负责烘烤”。

团山村烟叶烘烤工场

  在代方强身后不远的地方,矗立着一排排密集烤房。说起烤房,代方强竖起了大拇指:“这些烤房就和城里的楼房一样,搞的是‘半自动、半机械化烘烤’。烟叶往里一送,像是进了保险柜,不出力、不操心,绿叶变‘金叶’!烟叶不仅烤得快,而且烤后颜色亮、油分足,质量好,能卖出好价钱”。

  在新寨镇新建的烤烟烘烤工场,又是另外一番繁忙景象,等待加工的烟叶被排得满满当当,合作社的工人们正有条不紊、专心致志地进行鲜叶初分、编竿、送入烤房烘烤,阵阵烤烟的清香扑鼻而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了烟农的嘴角眉梢。

编杆上炕

  张玉容是团山邻村峨岭寨人,每年烤烟进入采摘季节她都来帮种烟大户编烟,“我家的土地流转后,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我们来烟地编烟,工资一天一百块钱,来这里上班方便,离家不远能够照顾到家里,每年干到烟叶烘烤结束能挣上八九千块钱。”张玉容一边手上忙活着一边笑呵呵地说。

  在团山村,像张大姐这样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不在少数,大多数人从年初的烤烟种植、管护,到摘烟、编烟,再到后期烤烟分拣基本没落下过,凭借着这一绿色产业,越来越多贫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

  为了促进烟农增收,今年,印江县大力推广烟叶集中烘烤,采用新型烤房,使用生物燃料烘烤,恒温热值高,高效节能,实现了较好的减工降本,同时还组建专业化技术服务队,全程为烟农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保障。

  在烤房前笔者看到,已经有二十余炕烤黄的烟叶,虽是下部烟,但叶片金黄,整体烟叶身份素质较高,色度较强。烤房前,烤烟烘烤辅导员杨富正在指导烘烤师如何控制温度、如何排湿等等,杨富说:“每个烤房外面都安装了一个烟叶智能烘烤控制器,可根据变黄期、定色期、干筋期等不同烘烤阶段,通过参数设定,实时测量、监控和调整烤房内的温度和湿度”。

  “今年烤烟烘烤使用了生物质燃烧机,效率很高,加一次燃料可燃烧8小时以上,以前一个师傅只能照看一两个烤房,现在用了生物质燃烧机以后,这里50间烤房只要两个人就完全照管得了。”烤烟烘烤辅导员杨富接着介绍说。

  据了解,生物质燃料烘烤烟叶较传统燃煤的人工成本每斤干烟可节省0.80元,整个烘烤过程减少加煤30余次,烟农不再为加煤而熬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烟农劳动强度;燃烧后的灰烬富含有机钾肥,可用来返田增加土地肥力,每炕减少除渣用工0.5个。

  “今年烟叶产业预计可为当地村民带来近200万元的收入,同时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当前,我们村支两委将全力配合烟叶站为烟叶采收烘烤做好服务工作。”看着该村烤烟产业蒸蒸日上,片片“绿叶”变“金叶”,团山村书记雷松满心欢喜,对烟草局历年来的帮扶深表感谢。

  “下一步,团山村将持续以富民为目标,聚焦烟叶高质量发展,稳定全村烟叶种植面积,努力实现规模化科学化种植,进一步提升烟农收入,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支书记雷松说。

  团山村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烤烟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大力发展烤烟产业,已率先让当地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谭友帮)

[责任编辑:吴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