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老营社区:党建引领促发展 幸福老营谱新篇-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晴隆老营社区:党建引领促发展 幸福老营谱新篇

2023-07-14 16:31:15  来源:晴隆县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晴隆县东观街道老营社区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五抓五强”为载体,以“五个建设”为目标,积极探索打造“党建引领•幸福老营”工作品牌,努力建设组织强、产业优、人才旺、文化兴、生态美的幸福老营。

摄影:杨乐

 抓党建强堡垒,建设奋进老营

  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组织振兴的广度、深度、效度。

组织党员在“七一”建党节重温入党誓词。(杨乐 摄)

  一是抓理论武装。通过农村党员全员培训、“两委”干部轮训、班子成员集训等方式,形成组织带动学、干部深入学、群众参与学的良好氛围,促进全体党员干部学思想、学政策、学业务,建设学习型、功能型基层党组织。2023年以来,老营社区累计培训党员、干部100余人次,组织群众召开院坝会宣讲政策5次。

  二是抓队伍建设。大力开展“领头雁”“红细胞”工程,以“党性强、品行端、素质好、能力强”为标准,选优配强社区“两委”领导班子9名,高中及以上学历5 名,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储备社区后备干部3名,由包村领导亲自帮带指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十六字方针,发展思想觉悟高、工作积极性强、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青年入党,2022年以来,社区择优发展党员3名,现有积极分子2名,发展对象1名。以“双培养双提升”为契机,将11名社区“两委”干部、致富能手和社区工作者等纳入乡村振兴骨干队伍台账,通过跟班试岗、挂职锻炼、学历提升等方式促进骨干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三是抓制度落实。社区常态化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政治生活制度,通过座谈交流、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支部联谊、走访慰问等丰富党内生活形式。社区党支部按照支部自查、党工委评估、组织部门抽查的程序每年开展一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回头看”,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到位,确保支部组织设置规范化、队伍建设规范化、制度运行规范化、任务落实规范化、保障配套规范化。

  抓产业强带动,建设共富老营

  社区因地制宜,大力推动农业产业、旅游产业和其他特色产业向纵深发展,形成农业产业主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1+N”产业体系,达到冬春草莓甜、菜花香,夏秋稻浪起伏、一片金黄的效果。

摄影:杨乐

  一是做好“米文章”。依托老营得天独厚的土壤优势、水资源优势,通过调结构、选优种、抓示范,有效推进油菜、水稻轮作。种植县级水稻示范点200亩,打造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样板,党员带头示范责任田种植示范点35.5亩(合作社流转地块25亩、示范农户10.5亩),对示范田块做到不施一粒化学肥料、不打一滴化学农药,并对示范地块明确了1名街道领导班子领办、1名农技师技术指导、2名街道党员联络服务、1名社区干部具体负责、2名社区党员配合实施的“五级包保责任”,配备大型农耕机2台,大力发展优质稻米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周边农户按指导规范种植生态优质水稻1000余亩,亩产可达1400余斤,有力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让老百姓腰包跟着稻谷鼓起来。

  二是打好“林下牌”。紧紧依托现已种植管护的3000亩花椒,大力发展林下养鸡、养鸭、养鹅、蔬菜等特色种养殖业,并动员致富带头人发展地锅鸡、羊汤锅等餐饮业2家、林下烧烤1家、草莓采摘园1个,实现了“就地取材”,让老百姓坐在家里“挣大钱”。

  三是练好“土功夫”。用好用活当地土鸡、土鸭、土鹅、土鸡蛋、土蜂蜜和核桃、冰脆李、优质稻、草莓、天然蜜、自榨油等本土特色产品资源,积极推进商标注册,定制特色包装材料,陆续上架社区“积分超市”,实现了不出家门就能交易买卖,让老营品牌持续擦响叫亮。目前,各类农特产品均陆续在爱心超市上架售卖。

  四是布好“进阶篇”。依托老营社区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实施旅游提质改造项目,现已建成投用集烧烤、射箭、观光一体的林下烧烤园1家,投用自助骑行单车10辆,助游客一览稻田成片、流水悦耳、步道蜿蜒的美丽田园风光,正在规划建设真人CS游戏基地和夏令营基地,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启动研学基地的建设。

摄影:靳万

摄影:靳万

  抓人才强支撑,建设活力老营

  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密钥”,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扎实做好聚才、留才、用才“全篇文章”,解锁乡村振兴的“发展密码”。

  一是拓宽渠道“聚才”。通过动员农户自主报名、社区干部摸排等方式,全面统计当地的石匠、木匠、画匠、漆匠、瓦匠、土匠、篾匠、椅匠等土专家、手工艺人和乡贤、寨老等威望人士,建立人才库100余名。

  二是强化举措“引才”。注重从当地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等方面吸收人才,为社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资源支持,现已吸引返乡大学生5人、退役军人2人参加社区工作。

  三是示范带动“用才”。以“内培”为抓手,通过以工代赈、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公益性岗位、合作社聘用等方式,将各类乡土专家、手工艺者、乡贤、毕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人才聚拢,带动他们投身于老营社区田园乡村集成示范点建设一线,实现在家边务工增收。以“外引”为手段,州文旅局、县工商联等帮扶单位菜单式、精准化择优选出3名政治强、信念坚、本领硬、能吃苦、有经验、作风实的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确保驻村工作有序衔接,街道选定驻村干部2名、包组干部3名,县级明确帮扶联系人26名,形成强大的帮扶力量,社区根据个人特长和工作需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保证人尽其才。

  抓文化强引领,建设和美老营

  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坚定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发挥文化阵地作用,以乡村文化振兴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摄影:杨乐

  一是弘扬历史文化。秉承尊重历史、牢记先辈的初心,组织力量多方走访挖掘社区“翰林”墓、屯兵营等历史文化古迹,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加大保护利用,结合开发乡村旅游产业,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二是传承宗祠文化。以“吴”“李”“张”三姓宗祠文化为依托,大力挖掘明初三姓先祖屯边守疆的先进事迹,将传承“三姓宗祠”和宗睦族、缅怀祖德、传承文明、弘扬正气、尊敬长老、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崇尚俭朴、禁止赌博的宗族遗训、族规家风等优秀宗族文化同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增强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彰显本族对社会的贡献,把大中华文化精神传承延续下去。

  三是赓续民族文化。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要素,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基因,以苗族生产生活特色为基础,将芦笙、唢呐、晒花、祭山、饮酒歌、长桌宴等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办出风采、办出质量。

  四是搭建文化平台。坚持以百姓需求为导向,建设实施百姓大舞台、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儿童之家、文化墙及文化长廊、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真正达到了“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的效果。其中,老营社区农家书屋为贵州省第一座建设在村(社区)的“智慧农家书屋”,配置纸质图书7000余册、纸质期刊1000余册、电子图书4万余册,同时链接了省、州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具备自主办证、自助借还、数字阅读及线上线下阅读推广等服务功能,给广大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为“书香黔西南”增添了新动力。

摄影:杨乐

  抓生态强治理,建设绿色老营

  一是下好“先手棋”,以规划促绿色。结合社区现状和发展目标,从总体功能布局、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着手制定发展规划,严守生态红线,保障生态用地,留住绿化美化空间,建设美丽家园。

  二是练好“基本功”,以建设促绿色。致力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社区主次干道、居民院落、房前屋后等全面提质改造;对9个居民小组实施污水处理工程,让污水、废水、雨水入沟入管,做到路面平整无积水、无污染物、无臭味,干净美观;对社区入口进行提质改造,实施生态修复15余亩,着力塑造村庄品质。

  三是做好“针线活”,以整治促绿色。坚持整治人居环境,严格按照上级关于“文明在行动 满意在贵州”及人居环境整治各项部署要求,对标街道人居环境整治“1+N”攻坚行动安排,累计投放垃圾桶12个、张贴门前三包责任卡600余张、聘用保洁员81名,常态化对辖区内乱涂乱画、野广告、垃圾等开展动态整治,定期不定期组织包组干部、常务干部、帮扶联系人和群众开展“整五脏治八乱”行动,每月至少组织开展2次环境卫生大扫除,干部群众大手牵小手,让山更清了、水更绿了、乡村更靓了。

老营社区群众聚精会神观看晚会。(杨乐 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东观街道老营社区将始终坚持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作为根本遵循,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接续奋斗,知重负重、苦干实干,团结带领社区党员干部群众,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奋力谱写幸福老营新篇章。(张恩铜 钟凤梅)

[责任编辑:吴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