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创新“党建+”模式点燃和美城乡建设新引擎-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黎平县创新“党建+”模式点燃和美城乡建设新引擎

2023-07-19 18:30:56  来源:黎平县委宣传部

  基层党建强,强基层党建。近年来,黎平县着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思想政治好、道德品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双好双强”创建为载体,旗帜鲜明抓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出“1+4”助推和美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治理模式,实现社会持续稳定、乡风持续文明、村民持续自治、产业持续发展。

  隶属贵州黎平县龙额镇与广西三江县富禄苗族乡交界的登晒村,过去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治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接边地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近年来,登晒村针对一村分两省的源头信息采集难、安全隐患发现难、部门力量融合难等困扰该村社会治理的难题,创建了黔桂登晒联合党总支。不断强化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实施“支部联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在矛盾纠纷化解、信息采集和民情民意搜集、政策法律宣传、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贵州籍石昌胜与广西籍杨平江因为山林界线问题,导致两家闹起了矛盾,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在联户长与网格长的调解下,双方握手言和,彼此消除了芥蒂。当晚,两家人还吃起了“连心饭”,关系恢复如初。

  “党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社会治理模式,像一张密切群众的‘贴心网’,使问题排查、矛盾预防和法治教育的触角向村民小组和家庭延伸。今年六月份以来,该县通过“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共排查出矛盾纠纷94件,化解66件,其中历史积存的矛盾纠纷33件,促进了村寨的和谐稳定。

  青山掩映、绿树滴翠。走进德化乡平养村,房前屋后、井然有序,邻里之间,温馨祥和,所见之处,无不体现乡村之美、文明之美。

  曾经,平养村“脏乱差”现象也长期存在,这一切美的变化,均得益于该村村规民约的制定,充分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形成“村事村规、民事民约”的自治良好氛围。

  而孟彦镇岑湖村以保护耕地红线为底线,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全村419户,建有房屋376栋,长期以来没有一户多宅和占用耕地建房现象发生,有效保护了粮食生产安全。

  岑湖村“一户一宅”政策落实得好,主要是“院坝协商”的有效监管。该村采取“全民参与、层层审核、联户监督”的监管形式,大家评、大家议、大家管。对确因人口增长需新建房屋的村民,村支“两委”通过召开院坝会议,对当事人住房情况进行公布,全体村民进行集体协商。只有通过院坝会议的建房申请,村支两委才会按程序上送,反之,则被驳回。

  “院坝协商”让全体村民参与乡村治理,进一步增加了村务公开的透明度。目前,岑湖村共召开院坝会24次,收集传统村落保护协商意见建议10条,攻克建房难题3个。

  黎平县创新“党建+村规民约”“党建+院坝协商”等乡村治理模式,围绕城镇管理、环境整治、移风易俗、法治教育等群众身边突出问题,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采取众评、众议的“院坝协商”方式制定村规民约,大大提升了乡村自治水平。目前,该县所有行政村全部完成了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修订,并推选出65个村(社区)进行“院坝协商”示范点进行打造,使群众全程参与到乡村社会治理当中,群众自治意识明显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正朝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自治目标迈进。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黎平县采取“党建+产业发展”模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跑出加速度。

  杨光智在黎平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已经有十余年时间了,经过潜心学习种茶技术和制茶工艺,带领该县水口镇上千户农户发展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成为黎平县乡村振兴路上的新引擎。

  去年,该县额洞村的茯苓产业实现丰收,产值达180余万元,仅此一项,该村就户均增收2万元。当年,产业发展让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0余万元。

  而在黎平县经济开发区空港新区的中林(黎平)生态林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工地,工人们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力争项目能够早日建成投产。据悉,该项目占地面积约1500亩,总投资30亿元。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30亿元,年创税2.5亿元,带动2000人以上就地就业。

  近年来,黎平县以稳岗就业为导向,大力开展“两茶两药一畜一林”主导产业“增产扩面提质”行动,采取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三社(农民合作社、农村信用社、供销合作社)联建、返租倒包等模式增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年底,该县所有行政村村集体经济营收预计均超过10万元。(杨理显)

[责任编辑:王雪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