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7月23日电 用水量、用电量、加水量等数据实时显示,安全风险自动预警,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报警……依托贵州高速集团“服务区+”数字化管理平台,贵州高速集团所属贵州高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投集团)对其管辖的121对服务区,实现了“数智化”管理。
近年来,贵州基础设施建设大踏步前进,高速公路里程已逾8300公里,对于分布全省的服务区,光靠人力很难实现高效管理。高投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刘睿以服务区的设备维修、维护流程打了比方:“比如说一个水龙头坏了,一线的同志报修,可能要一个星期才流转到上级管理部门,然后再走审批流程才能予以解决。”
4月17日航拍的龙宫服务区。新华网 卢志佳 摄
为了解决对服务区管理“看不清、摸不着、喊不应”的痛点,构建服务区“感知、服务、管控”的数字化体系,高投集团通过团队集中攻坚,仅仅4个月便完成“服务区+”数字化管理平台应用开发、视频汇聚接入等工作。针对“综合信息展示、实时状态感知、现场作业管理、资产精细管理、人员履职考核、数据分析决策、应急指挥调度、公众全程服务”8大管理诉求,平台建立了“运行监测与调度、内控管理、公众服务”3个主要模块。平台打通了调度指挥中心与所辖服务区的信息通道,做到实时监控、实时调度、实时响应。
7月18日,工作人员通过“服务区+”数字化管理平台PC端监看服务区运行数据。新华网 卢志佳 摄
刘睿介绍,“服务区+”数字化管理平台已搭建视频监控网、风险预警网、应急调度网、数据汇聚网、内控管理网和公众服务网6张网,开发了日常巡检、报修管理、危化品车辆登记、易损易耗等22个应用板块,在高投集团管理的服务区(停车区)实现了全覆盖应用。
依托于平台,诸如“水龙头”的痛点被轻易化解,一线工作人员发现设备损坏,拍照之后可以通过移动端直接上报。“通过‘服务区+’数字化管理平台进行报检之后,上级管理部门48小时内必须给出回应,并且纳入到维修、维护的体系里去,一般很快就可以解决问题,大大压缩了整个管理的流程。”刘睿说。
据介绍,平台可实现系统自动采集、数据抽取共享、表格自动生成,结合手机移动端,有效减少了一线工作人员日常报表110余张,设备报修时效由120小时降至48小时,多维度提升管理效能。“我们去年的运维成本降低了2000多万。”刘睿认为,平台投用为所辖高速服务区一线“减负”的同时,极大程度提升了内控管理质效。
贵州高速集团“服务区+”数字化管理平台PC端运行监测系统。新华网 卢志佳 摄
在高投集团“服务区+”数字化管理平台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只要点击鼠标,就能随时调取121对服务区的实时影像。截至目前,平台累计接入服务区视频监控1900多路,实现了服务区出入口、广场、综合楼、危化品停车区等视频监测点的全覆盖和云联网。这些“千里眼”是感知的基础设施,通过云计算和AI技术,“千里眼”还能变成“火眼金睛”,自动识别风险和实时预警。
“依托AI视频算法24小时不间断对监控视频图像中横穿高速、加油站抽烟、车辆起火等事件进行监测分析和实时预警,提升了服务区安全风险重点领域的精准管控能力。”刘睿介绍,平台上线投运以来,累计自动识别预警应急事件13196起,精准识别突发危化品车辆运输泄漏事故1起,均快速、及时、有效地进行了应急指挥和响应处置。
众所周知,社交媒体或电商平台都会基于大数据做用户喜好分析,以精准投放广告或产品,这一点,贵州高速集团“服务区+”数字化管理平台也能做到。原来,平台把服务区各个门店的收银系统联网运行,单品销售排行榜、业态销售占比、营业额排行等销售数据可以实时显示、分析。
位于高投集团总部的“服务区+”数字化管理平台调度指挥中心。新华网 卢志佳 摄
“以前要想知道这些数据,得服务区先收集,再报上来,我们再统计、分析,你可以想象要花多少时间和人力,现在我们可以根据实时的消费数据,灵活调整产品供应,精准满足司乘人员的需求。”刘睿说,为提升服务质量,高投集团还将持续开发面向司乘人员的互联网移动端,汇聚服务区周边特色旅游、电商平台等各类资源,向司乘人员提供查询服务区状况、餐饮预约、服务评价等便捷服务。
据悉,在今年国务院国资委举办的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决赛中,贵州高速集团“服务区+”数字化管理平台获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二等奖,还获评中国公路学会“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十佳创新应用成果”。
“服务区+”数字化管理平台只是贵州高速集团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作为贵州建成高速公路里程最多、营运里程最长的交通企业,贵州高速集团自2020年启动数字化转型系列工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汇聚和业务创新三个阶段,在高速公路建设、营运、养护、服务等场景的数字化创新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数字化逐渐成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卢志佳 邱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