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晴隆县切实把为基层减负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坚持“精简、规范、便民、高效”原则,以为村级组织松绑减负为目标,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方式,“一盘棋”统筹推进治理和制度建设、优化机构设置、厘清职能职责、综合管理等,将村级组织“臃肿”现象通过“减肥、瘦身”达到“塑形”效果,有效减轻村级组织工作事务负担。
厘清职责,“减量”“减肥”。晴隆县多部门联动厘清村级责任清单,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行政事务多、机制牌子多、证明事项多、报表台账多”等“臃肿”形象。一是厘清责任清单。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中对村级组织履职事项的规定要求,强化县属相关职能部门间工作联动,制定村级组织主体责任事项清单,明确村级组织积极主动承担、依法依规履职。目前,列入村级组织主体责任事项清单12类共52项。二是规范村级组织办理事项。严格执行国家民政部出台的《关于改进和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的指导意见》,凡缺乏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等依据的证明事项,党政群机构一律不得要求村级组织出具。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村级组织原则上应依法及时据实出具证明。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县统计局牵头,推广运用“一张表”填报平台,推动基层数据资源汇聚共享,逐步减少重复填报,实现“一次录入、多方共享、多次运用”。目前,出具证明事项从864项减少至429项,减少了50.34%;填报台账报表从2104份减少至1137份,减少了45.96%;县乡两级开发使用的APP从80个减少至36个,减少了55%;县乡两级组建无效的微信群、QQ群从123个经清理后减少至39个,减少了68.29%。
优化机制,“减牌”“瘦身”。扎实开展“减牌”行动,清理整治各级党政群机构在村级悬挂的无效挂牌、形式挂牌和类似挂牌,切实为村级组织“瘦身”。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10家县直单位(部门)牵头,聚焦主责主业,对标对表细化村级组织减负赋能工作任务清单,针对以往“满墙贴”的机构标牌、制度牌匾、宣传标语等,对法律法规、中央和省级没有明确挂牌要求的,一律予以撤销,从根源上解决“一挂了之”的问题。同时,按照每村(社区)2000元标准从县管党费中划拨21.2万元用于为村级减负工作。截止目前,悬挂机构牌子从1562块减少至655块,减少了58.07%;上墙制度从3262块减少至935块,减少了71.34%。二是指导规划标牌悬挂。结合村级活动阵地有限资源,针对办公用地混杂、制度“哪里空着那里贴”现象,按照服务功能相近、内容相似、对象相关原则科学规划办公室,强化阵地共享,倡导一室多用,推行设置多功能室形式整体替代。在村(社区)活动室内部科学设置村级办公室标识标牌,在外部显著位置悬挂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居)务监督委员会4块机构标牌和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块功能性标识。目前,整合政法综治、扫黑“打非”工作站等标识标牌21块。
赋能增效,“减项”“塑形”。聚焦村级弱项,统筹资源为村级赋能增效。一是推动干部下沉。实行乡镇(街道)领导包村、干部到村任职常态化机制,持续选优配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落实“一宣六帮”职责,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村级理清工作思路,明确派出单位“大后方”定位,帮助制定保障支持计划和年度任务清单,细化帮扶支持具体措施,形成“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的良好工作格局。严格落实选调生到村任职制度,履行参与村务管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职责。截止目前,共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234名,到村任职选调生34名。二是全面推行“双培养双提升”行动。实施“四乡”人才创业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以“三个一批”为抓手,通过从“四乡”人才中储备一批、从退役军人中储备一批、从致富能人中储备一批,采取跟班学习、跟岗锻炼等帮带措施进行跟踪培养,全面提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骨干抓农村工作能力水平,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截至目前,共将84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培养提升范围,组织63名有学历提升需求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乡村振兴骨干进行学历提升,动态储备培养乡村振兴骨干队伍初步人选640名,培训2255人次;选派到大亚湾区挂职学习村(社区)“两委”干部已达22人,首批学成归来7名。(岑一凤 严定祥 王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