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县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紧紧扭住“人”这一关键要素,深入实施乡村人才“三位一体”培育计划,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两个功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聚焦“人”这一关键,建强乡村振兴“先锋队”。建好青年“突击队”,坚持县级统筹、分类指导、一村一策,严格选派标准,选派234名讲政治、有情怀、能力强、作风好的干部组建74支驻村工作队,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建好村级“指挥部”,实行“乡编村用”,选派34名选调生担任支书(主任)助理;研究出台村干部专业化管理方案,探索健全村干部岗位等级、选拔培养、激励保障、监督约束等管理制度,动态分析研判村两委干部,采取培训、跟岗、试岗等措施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三是建好振兴“生力军”。抢抓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契机,通过“团队带团队”“师带徒”等方式推进教育、医疗、科技“组团式”帮扶,培养本土人才272名,培训7000余人次,选派70人到帮扶地学习培训。深化东西部协作机制,出台《大亚湾区—晴隆县东西部协作党群“山海同心”工程三年行动方案》,扎实开展“山呼海应”梦想点亮、“山盟海誓”人才培育、“山海相依”协同发展计划,携手打造党群助力东西部协作工作品牌。
聚焦“能”这一基础,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一是做好能力提升“加法”。以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和乡村振兴骨干“双培养双提升”行动为主抓手,采取能力提升一批、学历提升一批、跨省挂职培养一批等措施打造过硬村级干部队伍;实施乡村干部培训工程,利用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等载体培训乡村一线干部、帮扶干部。与大亚湾区建立村干部培养协作机制,计划用3年时间培养50名以上村(社区)干部、骨干力量,挂职期间大亚湾区每人每月发放5000元以上报酬并落实相应保障。二是做好村级事务“减法”。建立县级减负工作机制,开展村级事务减负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疏通堵点,从根本上解决村级行政事务多、机制牌子多、证明事项多、报表台账多等难题。三是做好激励担当“乘法”。每年对各村(社区)两委开展1次以上分析研判,组建4个督导组按季度对全县15个乡镇、106个村(社区)全覆盖开展一轮督导,压实乡村振兴主体责任和帮扶责任。健全和落实一线干部保障政策措施,激励一线干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2022年以来从基层一线提拔使用干部157人,晋升职级289人,受省州表彰先进集体12个、先进个人24人。
聚焦“效”这一根本,书写乡村振兴“答卷”。一是提升党建引领质效。组织15名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106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74名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全面激发乡村干部的强大动力。二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采取县级领导包村指导、单位定点帮扶、强村带动弱村等办法,建成茶叶、花椒、食用菌、薏仁米、中药材等加工厂房30余个,创建东西部协作共建林下菌药产业园、糯薏仁大数据产业园2个农业高质量发展平台,“山海相依”协同发展计划带动“黔货出山”销售额1850余万元,晴隆鳙鱼、晴隆脐橙、晴隆糯薏仁分别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三是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聚力创建17个省、州、县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探索“村民说事”“党员服务圈”“15分钟服务圈”等服务群众机制,一体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通讯员 罗开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