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金沙县大田彝族苗族布依族乡田间地头,烟株生长均匀,叶片肥硕碧绿、长势喜人。
眼下,大田乡5080余亩烤烟相继成熟,进入烟叶采摘、烘烤期。
烤烟看收成,烘烤是关键。在丰岩村的烟叶烘烤工场,智能化烤房整齐排列,村民们正在烤房周围热火朝天地进行劳作,有的负责编烟上坑,有的负责开炉烘烤。打开烤房门,一股淡淡的烟香味扑鼻而来,新鲜出炉的烤烟颜色金黄、纹路清晰,非常喜人。
回乡种地,新农人黄刚给群众带去致富的希望
“我大儿子在毕节市一中读高三,小儿子读六年级,成绩都不错。我要把地种好,找钱供孩子上好学。”黄刚心里憋着一股劲,栽了近90亩烤烟,每天雇佣工人10多人,每天每个工人的工资100至200多元不等,每亩地的干烟叶产量在260斤左右。
大田乡地处白泥窝大山下,优良的生态让它成为避暑胜地,也成为优质烟叶产区,生产的烟叶供应给上海烟草集团用作中华烟配方。
按乡亲们的话说,黄刚前些年可是有些不务正业,早年他怀着对大城市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背起行囊离开家乡,辗转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开过餐馆、做过生意,娱乐场所、建筑工地、工厂他都干过,但是干什么都不长。
有一年春节,他突然回家过年,看到父母骤然间增添了许多白发,那一年,他好像突然间变了个样,回到家一心种地。此时正逢金沙县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如何啃下撂荒地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不让一亩地撂荒,当地政府想到了一个办法——调动各类有实力有意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力量,为撂荒地找“归宿”。
“国家先后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让我们农民收入增加了,机械化程度提高了,种地更省心,更省力,更有奔头了。”在金沙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帮助下,黄刚逐渐成长为一名种烟能手。
“为了让这些大户能安心、有底气。毕节市、县烟草部门通过‘党委政府+农技部门+种地大户(经营主体)+普通农户’四级联动方式,给予政策支持,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唤醒沉睡‘四荒地’,建设新技术推广应用试验田,实现粮烟深度融合。”金沙县委书记李涛说,从试验田扩展到示范田,再到辐射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和种烟主体的积极性,确保粮烟共同发展,深度融合。
在承包地试种90亩烤烟的黄刚不再是两眼一抹黑。购买农机装备、引水安装节灌设施;从每亩地栽多少苗到松土多深,从施几层肥再到机械化如何作业……烟草专业农技人员全程跟踪指导。
“我们现在的烤烟房实行的是智能化烘烤,本地有企业生产生物颗粒燃料,保证烤烟烘烤燃料供给,自动化控制烤房内温湿度,我们的烤烟质量得到保证,收益也得到保证。”金沙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主要领导赵晨智说。
回乡种地,高纲的种地经越念越活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近年来,金沙县大田乡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老人、妇女就业问题,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据金沙县烟草专卖局烟叶股股长陈富洪介绍,以大田乡为例,近年来全乡在烟路、烟田、烟房、烟水、烟机、育苗棚、收购站点以及烟区土地整理等基础设施上的投入高达近千万元,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不少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受到鼓励,开始回乡种地赚钱,也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在烟草公司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我种烟也越种越好。现在烤烟也正在采收烘烤,这个产业都是密集型用工产业,一亩烤烟从采摘到分级扎把要用近十七八个用工。”记者在大田乡大田村初见高纲时,这位90后的年轻人也是近年来才返乡种地的,今年种了48亩烤烟。
“每一亩烤烟就能带动周边农户增加用工收入2000多元,这支柱产业使我们村在稳岗就业工作得到了保障。”大田村党支部书记敖国庆插话道。
在金沙县大田乡大田村许多人眼中,黄刚是能人,靠种地供养大儿子成了毕节一中的优等生,娃儿读书争气,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家里有两辆小轿车,还有一栋大房子……
“种烟,让我和乡亲有了致富信心。”黄刚告诉记者,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产业致富带头人。
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种地,集聚着在农业上的力量
时刻关注农业新政策的黄刚等种地大户种地底气更足。他们放开手脚,成立合作社,花大价钱买了农机和运粮汽车,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乡村产业带头人。
弹指一挥间,黄刚种烟已经有6年多了,他坚信,在烟草体制日益完善,计划种植更加规范的如今,有烟草部门的帮助,烟技员“保姆式”的服务,他的职业烟农名号会更加响亮,看着一片片逐渐成熟的烟叶不时在晨风中摇曳,种地越来越挣钱,幸福生活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和村民们吃罢饭,黄刚转身去了烤房,查看烟叶烘烤情况。
大田乡黄刚种地的“明星”效应,在金沙县烟叶生产这条长河中激起波澜,让小打小闹的烟农们看到了希望,不少在外务工的像高纲一样的年轻人近来都开始返乡种地了。
希望的田野上,新要素不断聚集,乡村振兴正在被赋予新动能和新活力。(记者 黄杏 通讯员 江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