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哈马社区:扬“鞭”策“马”促振兴-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晴隆哈马社区:扬“鞭”策“马”促振兴

2023-09-05 18:35:54  来源:晴隆县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晴隆县东观街道哈马社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着力培育“扬六鞭策六马•共促振兴繁华”党建品牌,力争取得“五振兴一有效”的发展成果,着力打造有山有水有人家、文化产业皆兴盛的和美社区,竭力建成“15分钟乡村旅游经济圈”。

  扬红色之鞭,策团结之马,促组织振兴。坚持党建引领,在“领头雁”的强劲带动下,形成“雁阵效应”,凝心聚力夯实奋进基础,实现组织“三强”。头雁领导带动强。哈马社区党总支、居委会负责人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老黑牛”,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与民同心、为民造福,是一位口碑好、号召力强、认可度高的“标准”支书。在他的带领下,社区“两委”班子分工但不分家,小分工大合作,取长补短,锻造为团结有力的先进集体。现有“两委”班子4名,结合特长主动认领党建、集体经济、安全生产、资料整理等任务,达到知人善任、如鱼得水的效果。近三年来,社区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工作成效显著,在街道组织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中接连拔得头筹。党员先锋作用强。“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社区党总支高度重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党员敢带头、勇担责、勤落实,把党员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先锋队和突击队。目前,50余名党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李兴勇、范进芬、王峰等党员同志做出了积极贡献。群众内生动力强。哈马社区始终守牢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人翁地位,通过院坝协商会让群众建言献策,通过以工代赈让群众共建共享,通过民主评议给群众赋权赋能,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今年以来,组织召开院坝协商会12次,征求意见建议100余条;以工代赈累计帮助130人增收94.4万元;民主评议事项20余项,充分尊重了群众的发言权。

  扬创新之鞭,策奔腾之马,促产业振兴。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三管合一”模式,实现对产业建设的高效管理,打造有烤烟、有花椒、有花椒鸡、有红心柚、有蜂糖李、有佛手瓜的立体产业模式,实现产业“六有”。烤烟花椒双带动。促进4975亩花椒、1510亩烤烟种植提质增效,群众从土地流转、分红、务工三种渠道获得收益。依托千亩花椒基地,林下养殖花椒鸡2000只,为合作社和农户增收19.2万元。李子柚子满枝头。从2017年到现在,哈马社区的蜂糖李和红心柚种植了1000多亩,开始挂果后带动228户农户增收200多万元,获得生态补偿240万元,以工代赈解决贫困户闲置劳动力70余人,带动4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庭院经济奔“钱”途。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社区农户累计种植佛手瓜20000平方米,年均产出50万斤,产值50万元,达到支部强根基、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农户增收致富的多重效果。

  扬广博之鞭,策活力之马,促人才振兴。哈马社区多措并举,广纳贤才,科学用才,实现人才“多元”。结合配合齐发力。运用“三结合两配合”思路建强社区工作力量,对5名城市社区工作者实行日常管理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对3名后备干部实行跟岗锻炼与结对帮扶相结合,对6名聘用人员实行分配任务与适时补位相结合。开展日常工作时,4名常务干部与6名包组干部相配合、71名联户长与17名小组长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为社区居民服务。“四乡人才”添活力。通过聚共识、搭平台、保待遇等方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利用寒暑假及逢年过节的时机,邀请返乡的大学毕业生、能人、农民工、企业家与社区干部和居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围绕社区发展进行交流探讨,碰撞思想火花,为社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抢抓“双培养双提升”契机,将致富能手、大学毕业生等6人纳入乡村振兴骨干队伍进行培养提升。普及书法增魅力。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李秀龙擅长书法艺术,哈马社区将以书法为内容、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开设书法培训志愿服务班,为社区群众提供书法培训,为社区增添文化魅力。

  扬复古之鞭,策典雅之马,促文化振兴。哈马社区依托古代文化资源,以“复古”和“原生态”为主要风格,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矩阵,实现文化“三特”。塑造复古文化风貌。以历史遗址为载体,塑造复古典雅的“六古”特色风貌,即穿插而过的茶马古道、寓意感恩的古井、饱含庙宇文化的古庙、代表古代雕刻艺术的古石刻、见证地理变迁的古洞和历史悠久的古树,增添了社区的文化底蕴,社区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和熏陶。打造特色赏玩典型。在灵官箐一、二组设置灵官箐组团中心,引入晴隆县砚玺文化有限公司等文旅产业专业运营团队,打造集观光、餐饮、养身、农耕为一体的“瀞宿山庭”等原生态休闲农庄,主餐厅回归“土得掉渣”的乡村饮食方法,低头尝美食,抬头见美景,周边伴随着农耕体验活动,外围是大众化消费的林下烧烤,使游客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建立民族团结示范。在上、下包包组设置包包组团中心,打造民族团结示范区。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加强对苗族同胞的关爱扶持,注重从苗族同胞中选举“两委”干部和储备后备干部,实行汉族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苗族农户,促进苗汉相依、情感相通、行动统一,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十年来,哈马社区苗汉通婚率不断提高,每逢红白喜事、大务小事,苗汉群众互帮互助、亲如一家。

  扬绿色之鞭,策靓丽之马,促生态振兴。哈马社区深挖“生态修复”和“卫生整治”两条线索,实现环境“美容”。破重围觅生机。针对“喀斯特地貌突出,石漠化严重”的现状,哈马社区独辟蹊径,化劣势为优势,在山坡上成片种植花椒。经过精心培育,花椒遍山野,绿意多袭人,既能涵养水土、修复生态环境,又有绿化美化的作用,形成靓丽的“椒香风景线”。坚持“户整治、组包保、村清扫、镇评比”的人居环境整治思路,推动社区由杂乱变美丽,家家户户干净整洁。压责任美环境。包组干部和常务干部互相配合,督促引导包片区域农户常态化开展房前屋后及室内环境卫生整治,针对作风懒散、积极性不高的农户,按照每周一次的频率逐户坐阵监督。压实保洁员和护林员责任,为38名保洁员和29名护林员划分“责任田”,严格落实包保制度。保洁员打扫责任区域环境卫生,护林员巡山护林,同时监督包保范围内的农户,发现恶意破坏环境卫生和滥砍乱伐的行为则向居委会匿名举报,居委会将这种行为在全社区进行通报批评以表警戒。聚合力保提升。每月两次组织包组干部、常务干部、村级民生监督员、治保主任、聘用人员、保洁员、组长等力量共计71人,对社区人居环境进行大起底、大整治,侧重清扫死角死面,补齐日常保洁短板漏洞,促进社区环境美丽宜居。积极参与街道组织的人居环境整治评比活动,在已开展的4次评比活动中,2次取得优异成绩,极大提高了社区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扬灵动之鞭,策和谐之马,促治理有效。哈马社区积极探索“三会+三榜+五治”的基层治理路径,实现社区治理“高效”。落实“三会”机制。通过道德评议会培育崇高精神,通过红白理事会塑造文明乡风,通过“组委会”促进社区和谐,即由组长为负责人,由组内德高望重的党员群众作为委员,对组内公共事务或需要集体出面解决的事宜进行讨论研究。2023年以来,组织召开“三会”10余次。用好“三榜”手段。将红、黄、黑“三榜”作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方式,“红榜”宣传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选树先进典型;“黄榜”用于警示提醒、敲响整改警钟,督促改正提高;“黑榜”意指屡教不改、表现极差,作出严肃批评。2023年以来,张贴“红榜”3次、“黄榜”3次、“黑榜”0次。搭建“五治”平台。以法治解决刚性问题、以德治解决柔性问题、以自治解决个性问题、以智治解决技术性问题、以民治解决公共性问题,哈马社区成为近十年无重复上访、无集体上访、无信访积案的“三无”信访示范村。(钟凤梅 粟时利)

[责任编辑:吴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