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尾圆口铜鱼苗种在贵州习水放流赤水河-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2万尾圆口铜鱼苗种在贵州习水放流赤水河

2023-09-27 11:32:22  来源: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分会

  9月25日,“我在长江有条鱼”2023年赤水河圆口铜鱼增殖放流活动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贵州省习水县习酒镇江段举行,共2.05万尾全长5厘米以上的圆口铜鱼苗种放流赤水河。这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继2021、2022年之后在赤水河举办的第三次圆口铜鱼人工放流活动。

  长江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对放流的2.05万尾圆口铜鱼苗种进行了微金属线码(CWT)和可见植入荧光(VIE)标记。将赤水河习水县江段选作圆口铜鱼放流地点,是在对圆口铜鱼生活习性、习酒镇江段地理位置等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选定的,对提高放流苗种的成活率、恢复其自然繁殖能力、重建圆口铜鱼自然种群和提高特有鱼类保护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放流活动是上海长鱼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基金会品牌项目“我在长江有条鱼”系列活动之一,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指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主办,贵州省习水县人民政府协办,由“上海长鱼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基金会习酒生态保护修复专项基金”专项资助。

  由贵州习酒股份有限公司向上海长鱼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基金会捐赠设立的“上海长鱼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基金会习酒生态保护修复专项基金”,旨在做好赤水河及长江干流水生生物保护和修复整体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保护水生生物资源与珍稀濒危物种,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放流活动中,上海长鱼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郁桐炳宣读了《2023年赤水河圆口铜鱼公益增殖放流活动倡议书》,倡议社会各界采用科学规范方式进行水生生物放生活动,保护习水河、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主办单位除邀请社会公众亲自操作苗种放流赤水河外,还通过宣传册、展板、现场讲解等形式向社会公众详细介绍了此次增殖放流的目的、意义以及如何科学规范放生等。

  开展圆口铜鱼增殖放流活动,为改善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养护渔业资源、优化鱼类群落结构、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在长江“十年禁渔”有利契机下,对长江上游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特有珍稀鱼类保护措施的有效实践。开展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圆口铜鱼公益增值放流活动,可带动社会公众保护渔业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意识的提高,从而主动参与到保护水生生物资源与珍稀濒危物种的行动中。

  圆口铜鱼,俗称水密子、出水烂等,属鲤形目、鲤科、鮈亚科、铜鱼属,是长江上游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特有鱼类。受过度捕捞、涉水工程等因素影响,圆口铜鱼自然种群资源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目前仅金沙江中下游和雅砻江下游江段尚有一定数量的野生群体。2007年,圆口铜鱼已被列入农业部《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中,2015年更是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其物种保护与资源恢复已刻不容缓。

  圆口铜鱼应激性强,极易患小瓜虫病,人工驯养与繁育难度极大,严重制约了圆口铜鱼的人工放流和种群恢复工作。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生物学与保护工程学科组(水科院湖库增殖渔业创新团队、国家特色淡水鱼体系大水面养殖岗位团队)2007年开始进行圆口铜鱼人工驯养尝试, 2013年首次实现野生成熟亲鱼人工催产并出苗,2016年实现循环水工艺圆口铜鱼规模化人工繁殖,2020年首次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域开展了人工繁殖圆口铜鱼子一代苗种大规模放流,2021年成功实现圆口铜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突破,2022年实现圆口铜鱼子二代规模化出苗。这些成果对长江野生圆口铜鱼种群资源恢复与保护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吴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