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诉孩子们,我是半个南宫人。孩子们就笑着问我,那我不就成两个人了吗?其实,从大学毕业后来台江县南宫镇中心小学3年里,才真正使我的人生完整。我不再只是我,我还是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的一员。”一头乌黑长发的曾武舞开启了一趟特殊的旅程。
曾武舞走在上课的路上。(邰骁 摄)
故乡绵延的高山,千沟万凹的土地,层层叠叠的梯田,从上古年代至今都在孕育着苗家人豪爽坦荡的胸怀。曾经,清晨柔柔的阳光在恬静的大地上自由放牧。抽穗的小麦和菜花的味道从田间慢慢荡开。
识一方水土,洒一束微光,村庄中,汗水滴下,种子发芽。远山里,忘我耕耘,希望在茁壮。
2023年7月16日,在台江县南宫镇东依村,曾武舞与学生走在家访的路上。(邰骁 摄)
苗岭数不尽的诸峰,如笑如眠,带着紫苍的暮色,南宫静躺在苗疆小城最偏远的南边。行驶在弯曲的山路上,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大自然馈赠的浪漫。
迎面而来的一声声“曾姐”此起彼伏,听到最少的反而是“曾老师”。教书的9个年头里,贵州省台江县第三中学教师曾武舞已与学生打成了一片。
曾武舞在参加“三生课堂”教学示范课。(邰骁 摄)
“上完第一节课,浑身全是汗。”2014年从贵州省凯里学院外国语学院毕业后,毅然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家乡南宫镇中心小学当一名乡村英语教师。不是师范生,没有教学经验,眼瞅着课堂上打瞌睡、走神的学生越来越多,曾武舞有些慌神。
跨三个年级任教,总共100多名学生,成为孩子们最亲的“姐姐”。
曾武舞在参加“三生课堂”教学示范课。(杨斐 摄)
从学生到老师,身份转换后的曾武舞知道自己必须解决难题。于是,不少英语组老师课堂的角落,多了曾武舞的身影;曾武舞的课堂上,也会有老师组团来听课。“不关注学生是否听懂”“基础知识不扎实”“声音太小”……刚开始,曾武舞听到不少问题反馈。先是跟老教师“照搬照抄”,原模原样地把上课的话术、知识点、时间安排“重演”一遍;又在课下跟孩子们交流关注点,去其他科目优秀老师课堂上学习怎么把课程讲得有意思……如今,曾武舞课堂“抬头率”越来越高,班级成绩越来越亮眼。
在贵州省台江县南宫镇东依村,学生杨秀云同母亲给临行前的曾武舞挥手告别。(邰骁 摄)
曾武舞从小在山里长大,上学需要步行一个多小时的泥巴路,一到下雨天,几乎全身都是泥巴,经常要做完农活再去上学。当地小学的老师也很少,只有语文和数学老师,青年教师力量更是微薄。“上了大学后,我才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丰富多彩。我认识了许多支教团的学长学姐,他们教孩子们音乐、美术、踢球等等,听着他们的故事,我就想,要是自己小时候也能认识这样的哥哥姐姐就好了。”
曾武舞与获得女子800米第一名的学生杨秀云拥抱庆祝。(杨斐 摄)
抱着要去帮助和自己小时候一样的孩子们的想法,回到了阔别已久故乡。“我心底里很清楚,乡村教师可能并不会给孩子们带来多少额外的知识,但我可以让他们知道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拓宽孩子们的视野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获。”曾武舞说。
地处苗岭腹地的台江,教学之余,曾武舞喜欢和学校的同伴们一起爬山,登高望远时,几人也会交流教书之外的打算。曾武舞说,小时候,自己梦想走出大山;在南宫镇中心小学的三年里,让自己又回到了大山;和孩子们相处三年,自己未来多了几分扎根大山的打算。“用三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以前当老师是备选项,现在是优先项!”
2018年通过遴选考试,考入了台江县第三中学,值此“优先项”扎根苗乡大地。
曾武舞(在学生杨秀云家中家访。(邰骁 摄)
与孩子们泡在一起,走村串户拉家常,和老师们一起探讨教学……这些年忙碌之间,曾武舞找到了自己的教学节奏。肩上有责,再苦也毅行。
一阵夏风,带动着树叶、枯草、尘埃和小城的全部生活。小城的风景却好,窗外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唤醒着刚刚沉睡的田野。
傍晚,与风结缘,静坐在一片柔和夏风里,雨夜梧桐,书桌北向,摆在窗前……种下希望,静待花开,这是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真实写照。(邰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