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高台地戏 演绎百年的家国情怀-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普定高台地戏 演绎百年的家国情怀

2023-10-15 15:58:50  来源:普定县融媒体中心

  10月13日,湖南卫视综艺节目《披荆斩棘》将普定高台地戏元素与现代歌曲完美结合,演绎了一曲《东海老人》的绝唱,将东方美学发挥到极致,激起了一股全国观众对高台地戏的追捧热潮。

  普定高台地戏,俗称“摆阵”,分为“搭台——祭阵——摆阵——破阵——平阵”等程序,是普定民间地戏对所演剧目中涉及古代战争阵法的独特表现形式。艺人以数十张、上百张八仙桌搭成金字塔状或其他形式的高台,用以代表所演阵法。表演时,演员围绕高台,排兵布阵,情节激烈时,辅以黄烟、爆竹渲染气氛,再现古代将士布阵、破阵的场景。此外,高台地戏的演绎不需大型和固定的台子,也不需室内或室外,但有坝子则行,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在普定农村演出比较广泛。高台地戏流传于普定县马官镇、白岩镇等村寨,辐射到全县。是普定人民群众千锤百炼而流传下来的集体创作的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起源至今400多年的历史,一代一代相传下来,是一朵永不凋谢的文化奇葩。

  高台地戏的演员不受年龄、族别、身份等的限制,但凡热爱者皆可披挂上阵,在唱词练习中又可以分散自由练习,不需太多集中时间,这些特点正适合农民群众,因此深受欢迎。目前,全县从事高台地戏业余表演的人员300余人,最大的年过八旬,最小的年龄不过十多岁。全县较为活跃的演出队伍有马官下坝地戏队、张官地戏队、白岩白旗地戏队、高坡地戏队、魏旗地戏队和十二营地戏队。

  普定高台地戏源远流长,其剧目与大明王朝“调北征南”的历史有着密切关系。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率三十万大军征南,安顺一带是屯军和行军的地方,战事结束后,为防叛军死灰复燃,又安排一部分军队防边戍守,后来,在今普定建制“大明定南所”,为操练军中战事,便产生了一种原始的剧种——军傩戏,再加之与当地少数民族元素融合,便产生了地戏。最初的演出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只在人的面部上着些色,手持木杆演出,所唱的书目也无规定,但依然深受人们欢迎。随着“调北填南”的融入,文化更有交融碰撞,地戏的表演便上了一个层次,艺术表现形式大有发展。他们头上戴的面具也融入了考究的雕刻艺术,花边和图案、人物的神态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伴之以鼓和锣的节奏;服饰装扮上也逐渐发展。

  高台地戏是屯堡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是地戏中的一个高潮,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它更是安顺屯堡地戏的创新形式表演,目前全国为普定县所独有。

  近年来,普定县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本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通过录音、录像等各种形式,对高台地戏进行整理、归档;保护民间老艺人,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年青一代“空中艺人”;通过举办赛事和各种宣传推介活动,保留高台地戏独特的传统表演技艺;支持并鼓励传承人开展传承保护活动,支持有条件的传承人对高台地戏进行研究和保护。

  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普定高台地戏对外宣传和推介力度不断加大,得到了保护和发展。2019年6月2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高台地戏》被列入贵州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扩展名录。省级传承人王明元个人投资30余万元修建了老马台地戏博览馆。市级传承人刘洋撰写地戏专述文章十余篇,编著出版《安顺地戏简读本》专著。在各项政策的影响下,目前白岩、马官、定南街道等地都有高台地戏表演队伍。各个表演队都在探索市场,如马官镇下坝村丁华组建的地戏队,在市内外景区不定期进行表演,每场演出收入在1000至2000元不等,全年演出超过60场次。

  普定县现存的22堂地戏中,或一直传承或重新恢复“高台地戏”的戏队有8支,涉及两个乡镇和一个街道,白岩镇:新寨村《大反山东》地戏队、高坡村《薛丁山征西》地戏队、魏旗村《大反山东》地戏队、管小村《薛丁山征西》地戏队、龚家院《薛仁贵征东》地戏队;定南街道老马台《薛丁山征西》地戏队;马官镇:杨家院《薛丁山征西》地戏队、下坝村《三下河东》地戏队。这些地戏队皆由村民自发组织而成,每年在重大节庆或县内大型活动和赛事中都被邀请参加演出和比赛,部分队伍还在沙湾、秀水、荷花水井村以及县外景区演出,有着固定的演出收入,所有队伍年演出150场次左右,参加的村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普定高台地戏,2007年参加黄果树瀑布节;高台地戏和花灯融合节目《花胡唱古今》(2016年贵州省“四路花灯闹元宵”直播晚会演出节目);2016年安顺市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式演出;《杨义臣巧摆铜旗阵》(贵州省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演出节目)等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作品;2018年2月,由118张八仙桌叠加高达7层的“黔中第一阵”地戏展演在普定县白岩镇举行,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下坝地戏队2019年9月受邀参加“中国农民丰收节”安顺会场演出等。近年来,普定高台地戏,广受外界关注,屡次荣登省内外各种舞台,受邀参加贵州卫视《非遗正青春》专题拍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南卫视媒介等多次到普定进行专题拍摄,为安顺地戏的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官镇下坝地戏队长期在下坝古村落进行演出,供游人拍照与合影,高台地戏成为下坝村乡村振兴的独特文化形式,白岩镇讲义村也不定期在蝴蝶广场进行高台地戏演出,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更增添了古老的文化气息。其他地戏队也逐步在各乡村旅游点进行演出,高台地戏已然成为普定乡村旅游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普定高台地戏,是地戏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是安顺地戏的一大亮点。在全国有着唯一性,其形式,突出表现在古代阵法的阵门布置、五行方位的安排,阵法的摆设和攻打,相对严格的模拟了真实情景,对于研究明朝屯军及他们的后裔对古代阵法的理解和认识提供了线索,为研究古代阵法在民间的留存提供了依据。

  普定高台地戏,生于农村,扎根民间沃土,是富有地方特色和民间特点的文化结晶,对民间文艺的创作与发展有着极为深厚的影响,有着其珍贵的民间文艺价值;它蕴含了普定的人文精神,彰显了普定人的信仰和价值取向,是区域内农民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高台地戏还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其演出贴近群众,充实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对于这一文化品牌的建设,能对乡村振兴,非遗文化和旅游结合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普定高台地戏,空中的戏剧活化石!(普定县融媒体中心收集整理)

[责任编辑:王雪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