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下的“兵支书”-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梵净山下的“兵支书”

2023-10-23 17:27:13  来源:松桃县委宣传部

  初夏时节的一个中午,正在午休的我,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翻开电话,才知道是松桃县作协主席吴胜之打来的。吴主席说:“顺,寨英那边有个写作任务要完成,你是寨英人,最适合不过了!”听吴主席这么一说,我也欣然答应了这次写作的任务。

  几天后,吴主席通知我,要与被写的对象见上一面,也算是一次采访。

  那天中午,我和吴主席在寨英镇的邓堡见面以后,在他简单的介绍了此采访的对象后,我才知道此次要采访的对象便是多年的老熟人——寨英镇邓堡村支部书记邓小鹏。

  于是我们便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领导一同前往位于梵净山脚下的寨英镇邓堡村委会。车辆行至邓堡村委会,刚下车,邓堡村支书邓小鹏及几位镇里面的领导早已在村办公大楼前等候。

  邓小鹏,寨英镇邓堡村的支书、主任,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个头高高的,偏瘦,干练,沉稳。

  走进邓堡村办公室,几句寒暄以后,吴主席便说明了此次来访的目的。随后,邓小鹏便讲述了自己从童年时代到少年求学,到奔赴经营,到南下打工,再到当一名村干部的所有人生经历。

  一

  邓小鹏,是地地道道的寨英镇邓堡村本地人,在家排行老三,上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本来邓小鹏和其他小孩子一样,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兮旦福,正当他还未享受完童年的快乐时光时,他的父亲却因一场疾病而去世。这一年他刚好八岁,正上小学二年级,哥哥和姐姐正在上初中。

  父亲的突然离世,让本就贫穷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在接下来的时间了,邓小鹏的母亲便挑起全家人的生活重担。这个时候邓小鹏的母亲既当爹又当妈,里里外外全靠她一双手。

  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在那个肩挑背驮的年代,一个家庭如果失去了主要劳动力,光靠一个女人来支撑起一个家庭,可以说是何等的艰难。

  古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给母亲分担一些负担,邓小鹏和哥哥姐姐一道,每逢周末或假期,都会砍柴割草、放牛等,或者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那艰苦的岁月中,哥哥姐姐没有念完初中便外出打工了。邓小鹏念完小学后,便继续进入初中念书。

  二

  三年一晃而过,邓小鹏很快结束了初中学生生活,尽管自己的成绩在班上还算可以,但看到母亲为了整个家而没日没夜的操劳,邓小鹏再也没有心思想继续读书的念头了,打心底里只是想早点为母亲分担一些农活。这一年,邓小鹏刚好16岁。

  两年后,邓小鹏变成了一个大小伙子,生活的苦头也让他变得成熟了很多。有一首歌曲叫做《好男儿就是要当兵》。刚刚18岁的邓小鹏便有了参军的想法,其实这也是他从小就立下的志愿。可是这一年,邓小鹏因身体原因,体检没有通过。

  年轻气盛的邓小鹏一点没有灰心,他想,肯定是自己的某些方面还达不到部队的要求。于是白天帮助母亲干农活,以加强身体锻炼,晚上也时不时翻翻曾经学过的初中课本,为自己在知识方面充充电。功夫不有心人,第二年,邓小鹏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军营。

  2001年12月,在家人的目送下,邓小鹏离开家乡,离开亲人,踏上了开往重庆的列车。据邓小鹏说,他们当年这批兵是属于陆军野战部队。来到军营,给邓小鹏印象最深,也是最难忘的就是在新兵5连的三个月新兵训练。新兵训练,邓小鹏和其他的战友一样,不曾流过多少汗,也不知流过多少泪,一双稚嫩手增加了一层厚厚的老茧。三个月下来,让邓小鹏真正体会到了军人的艰苦。由原来不理解班长和教官的高强度训练及严格要求,到慢慢适应。就这样,邓小鹏由一个毛头小伙蜕变成了一名真正的军人。

  新兵训练结束后,邓小鹏被分到了驻扎在重庆市璧山区37师直属指挥连的通讯连。据说通讯连是陆军中最苦的连,当通讯兵要比其他兵种苦得多。无论是和平年代的军事演习,还是战争年代的实战中,当无线电在无法沟通的时候,通讯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年下来,邓小鹏不管是军事技能,或是专业技术,样样过硬,所以理所当然也就成了班里的排头兵,而邓小鹏由此也从一名普通列兵晋升为上等兵。

  进入军营的第二年,根据团部的要求,在以师直属指挥连为主的情况下,要从全团抽调一批军事素质的过硬的士兵组建成一个新的连队,任务是赴重庆南岸区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就这样,邓小鹏成了此次必须抽调的对象。

  新的连队组建以后,邓小鹏离开了通讯连,他所在的新的连队来到了重庆南岸区,执行的任务是看守弹药库。来到新的营地,开始了新的任务。由于重庆属于军事重地,邓小鹏所在的连队的任务就是每天在深山老林里巡逻,确保弹药库的绝对安全。巡逻期间,每一个轮班为两人执勤,即一个老兵带一个新兵,看守这些藏在大山里的弹药库。从第一个弹药库要巡逻到地五十个弹药库,每天来回要走上近十来公里,每到一个弹药库都要认真的检查、登记。

  几天下来,邓小鹏和其他的战友一样,感到非常的不适应,有时心理都有些打退堂鼓,总觉得通讯连再苦再累,都比这样每天在深山老林里孤独的走来走去好得多。当连指导员了解到士兵们的情绪后,于是找到邓小鹏和其他几位老兵进行交心谈心,并对他们说:“古人都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今天我们看守这些军事重地,其目的就是为战争而备战,军人的神圣职责保家卫国,今天我们看守这些军用物质,也同样是我们神圣职责。你们作为一名老兵,这点道理应该是知道的。”听了连指导员一席话以后,邓小鹏和其他几位老兵都有了新的感悟。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邓小鹏和其他的战友一样,抛去了一些怨气,认认真真的完成每一天的执勤任务。

  转眼到了2002年的下半年,由于邓小鹏工作完成出色,自然也得到了连领导的认可和赏识。这一年,连队刚好有一个入党名额。在部队,要想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党员,谈何容易。这时连里好多老兵都想去争取这个名额。但邓小鹏心里想,我作为军人,我要做到在荣誉面前要让,困难面前要争才行。最后,经过连领导的全面考虑后,确定邓小鹏为最终人选。2002年9月,邓小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03年9月,邓小鹏顺利的成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两年的军营生活即将结束,邓小鹏和许多士兵一样,是留是走,感到有些彷徨。从军事素质方面来说,邓小鹏完全可以留在部队,但从学历方面来讲,留下来的希望又是非常渺茫的。最终,邓小鹏没有留下来,内心也感到十分沮丧。离开部队的那天,邓小鹏所在连队的副连长亲自驾车送他到重庆菜园坝火车站。临行前,两人依依难舍,副连长双手抱住邓小鹏说:“兄弟,不要有灰心,你要相信,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回到地方后,好好干就行。”就这样,邓小鹏离开军营,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那方净土。这一年,邓小鹏才21岁。

  三

  从离开家乡到军营,再由军营回到家乡,邓小鹏已经不是当年的邓小鹏。两年军营生活的锤炼,让邓小鹏的性格变得更加沉着、稳重、刚毅。在家短短的几月后,邓小鹏南下广东,开启了他人生的又一个新生活。

  邓小鹏来到广东东莞不到几天,便在一个手袋厂当上了保安。对于保安工作,邓小鹏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在部队期间,邓小鹏也曾参加过很多次安保任务。短短的两个月下来,公司的安保工作搞得井井有条。邓小鹏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他依然保持着军人气概,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邓小鹏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所以公司的领导和员工对邓小鹏所做的一切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四月以后,邓小鹏由一名普通的保安员工当上了班长。就这样,邓小鹏的工资也由最初的1800元增加到了2500多元,在当时来说,也算是高工资了。

  由于邓小鹏工作出色,两年后,总公司领导把邓小鹏调到了下属一个分公司当保安队长。分公司的员工虽然没有总公司员工多,但也有1000多号人,保安人员15人。有了先前两年做保安的经验,到了分公司后,邓小鹏很快就进入角色,公司的安保工作管理得有条不紊。

  正当邓小鹏的工作做得得心应手的时候,他也收获了爱情。

  邓小鹏和妻子是在公司认识的,妻子是公司的员工,他是公司的保安队长,加上是老乡,一来二去,很快双双坠入爱河。2005年,邓小鹏和妻子走进了婚姻的殿堂。2006年,有了他们爱情的结晶。

  2008年,考虑到母亲由于长期操劳过度,身体也大不如以前,为了能照顾母亲,于是邓小鹏辞去了南方城市的工作,携带家人从东莞回到了老家,从而结束了整整4年的打工生活。

  四

  回到家乡,一切还得从头开始。为了一家人的生计,邓小鹏利用几年外出打工的积蓄买了一辆货车,在当地的水泥厂跑起了运输。虽热跑车很累,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2010年3月份,邓堡村治保主任辞职,村支书找到邓小鹏谈心,问他有没有到村里任职的想法。邓小鹏说:“我没有什么经验,怕是做不好工作。”在村支书三番五次作思想工作后,以及在家人的支持下,邓小鹏开始代理邓堡村的治保主任。自从在村里任职以后,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做好本职工作,邓小鹏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村委会。2011年2月份,通过选举,邓小鹏开始正式担任邓堡村村主任。

  担任村主任以后,邓小鹏显得更加忙了。由于当时村干部的工资就几百元,所以每天除了忙村里的大小事务外,还得抽空跑跑运输,来维持一家人的开支。由于邓小鹏平时做事雷厉风行,解决村民矛盾纠纷时,既不为张,也不为李,凡是涉及到农村低保、民生资金等情况时,从不搞独断专横,个人说了算,他总会召集村民召开会议,由大家来确定。2013年,因工作出色,邓小鹏当选为邓堡村支部书记。

  邓小鹏担任村支部书记以后,也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村里很多事情都需要他来完成。经过几年基层工作的历练,邓小鹏也积累一些经验,同时也认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责任扛在肩上,千方百计为民解忧纾困,以实干实绩的作风才能赢得群众的赞誉和爱戴。

  2014年,为了彻底解决当地群众肩挑背驮的历史,他积极联系上级部门,组织群众参与投工投劳,修建了背后坝至龙角上近1000米的生产便民路。

  2016年,为了解决当地居民多年来人畜饮水难的问题,经专家多次勘测,上级部门决定在邓堡村阳雀河大水溪段修建一座小(1)型水库,可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好事。为了使工程项目得以早日实施,当地党委政府把土地、山林征用等事宜交给了邓堡村村支两委。接到工作任务后,邓小鹏立即组织村干部和村民召开会议,并在会上说:“水库的修建对我们邓堡人民非常重要,邓堡片区人民,乃至全镇人都不能失去这个好机会,如果我们大家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来出难题,使水库修不成,我们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通过做群众动员工作后,也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村民对修建水库事也热情高涨。接下来,邓小鹏便带领村两委班子实地丈量田地,走家串户协调相关事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村支两委和村民的积极配合下,大水溪水库这一惠民工程终于得以顺利实施。两年多后,大水溪水库建成。大水溪水库正式投入使用后,解决了决沿线近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同时新增灌溉面积3200亩。水库水源整年保持满库,农作物不再受干旱影响。如今的大水溪水库,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不少福祉。

  2017年,国家正式启动渝怀铁路复线修建和铁路变道改建。由于渝怀铁路刚好过境邓堡村,所以复线的修建,自然会要征用一些土地。我们都知道,铁路建设征地与其他工程项目征地完全不一样,只要是规划线路确定后,该征用的就必须征,该拆的房屋就必须拆。为了全面完成复线建设用地工作,邓小鹏和村支两委班子一道,三番五次的召开村民大会,无数次挨家挨户重复做思想工作,有时顶着烈日去给村民丈量被征用的土地。通过村支两委班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宣传国家政策,邓堡村在复线建设征地等方面没有出现一起上访信件。同时,在复线建设期间,在是邓小鹏的积极协调下,复线建设施工方还义务为邓堡村铁路沿线实施了1000余米的通组及联户路。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为了满足村民对精神生活的享受,2018年,邓小鹏通过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为村民修建了功能较为完善的文化广场。

  五

  位于梵净山脚下的邓堡村,地处邓堡万亩大坝中心,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503户,总人口2100人,属于非贫困村。全村国土面积为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0余亩,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2014年11月,邓堡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俗话说得好,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一个好的村“两委”班子,对全村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脱贫攻坚期间,邓小鹏带领村“两委”班子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脱贫攻坚战期间,由于工作任务重,“两委”班子的部分干部在工作中有点泄气,为了提高村干部的思想素质,解决一些思想上存在的问题,邓小鹏每月号召党员、群众代表、村委监委等围绕精准扶贫工作、人居环境改善、解决村民生活难题等方面对村“两委”开展满意度测评。在他的带动下,邓堡村“两委”班子成员转变作风,团结一致,积极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得到了上级党委的认可。

  身为村支部书记,积极开展党建活动,结合党建“七个一”,抓党建改思想,通过主题宣讲、主题活动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逐步引导全村群众转变过去等要靠和安于现状的落后思想和小农意思;通过民情恳谈收集村民意见,帮助解决难题。

  “我和邓支书一起工作感到很开心,他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事总通过村两委会议商量,把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我们邓堡村,通过几年的脱贫攻坚战,全部如期脱贫。邓支书一心为民,成为群众最佩服的人”村副支书邓朝英说。

  “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不能轻易承诺,而一旦作出了承诺,就一定要实现。”这是邓小鹏的座右铭。多年来,邓小鹏始终情系群众冷暖,心为百姓解忧,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村党支部的头等大事来抓。

  2019年脱贫攻坚战中,邓堡村实施室内及房前屋后硬化128户,连户路566.5米,房屋改建18户,安装路灯283盏。2020年,在寨英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邓堡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产业结构调整428亩,解决了就近就业185人次,牧草种植500亩,解决了务工人数218人次。

  在脱贫攻坚期间,由于邓小鹏思路清晰,工作有方,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战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

  2020年7月,邓小鹏被评为全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1年1月,邓小鹏被评为全县“最美退役军人”;2021年7月,邓堡村被评“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六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疫情就是命令。自疫情暴发后,邓小鹏深知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为了守住疫情防线,他把全村的党员干部和退役军人召集起来,然后按照本村的具体情况分工合作,轮流守护在防疫第一线。

  疫情期间,邓小鹏带头给不理解的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性的乡亲讲解疫情形势,做思想工作,让乡亲们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由于村里人手不足,他还主动参与卡点值守、张贴宣传标语、清洁消毒等各项防控工作,忙得经常是一碗泡面匆匆解决一餐后,又继续开展工作,甚少休息。疫情的那几年,哪怕是在万家团圆的春节期间,邓小鹏没能与家人好好团聚。防疫战中不掉队,扶贫路上不缺位,这是邓小鹏的真实写照。他用自己的力量温暖了乡亲们,以平凡的举动书写了一名村支书的神圣使命。

  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如何找准产业发展路径,构筑产业发展优势,是摆在邓小鹏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邓堡村地势平坦,素有发展种植业的优良传统,交通便利,对于发展种植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将优势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经过多方探索,邓小鹏找到了发展路径——做强农产业。为此,他持续加大农业招商,引进外商投资,目前邓堡村已种植香芋300余亩。香芋成熟后,将全部销往广东沿海一带。下一步,邓小鹏还将引导当地村民继续扩大香芋种植规模,预计明年香芋的种植面积可达到600亩。

  产业发展起来,村民的腰包还需鼓起来,村集体经济还需强起来。邓小鹏接下来想通过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实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吸引农户入股,逐渐壮大种植产业,以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增收。同时,大力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

  “乡村振兴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党员干部更应锻炼自身修养,扎实本领,在党的领导下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既要做‘带头人’又要做‘实干家’,做好做实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新农村’,带动农民群众迈向幸福美好生活,是我们每一位村干部的神圣职责。”邓小鹏告诉笔者说。

  无论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还是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个村的“班长”,邓小鹏都闻令而动,冲锋在前,书写着新时代退役军人的责任使命与担当。

  如今,在邓小鹏的带领下,邓堡村的道路四通八达,村民庭院错落有致,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宜业,种植产业正在逐渐兴起,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作者简介:

  罗时顺,70后,松桃人,乡村教师,副高级职称,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松桃县寨英古镇。业余爱好写作、书法、摄影、民俗文化收集。有教学论文先后发表于《教师报》《文学教育》《贵州教育科研》《铜仁教育》《松桃教育》等教育刊物,有部分散文作品刊登在《贵州日报》《贵州作家》《贵州民族报》《铜仁日报》《铜仁教育》《松桃文学》《万山红》等刊物,同时,另有多篇新闻稿件先后发表在国家及省市县等新闻媒体。现工作之余,重点致力于当地民俗民间文化的收集和整理。

[责任编辑:王雪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