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的乌蒙山区,秋雨伴随着冷风飘洒。清晨的薄雾未散,威宁自治县龙场镇克沟村,驻村干部陈永伦拿上笔记本开始走访群众。
“来这里驻村后发现,由于养牛农户较多,牛粪增加了人居环境整治难度。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和村‘两委’积极申报家庭牧场项目,在克沟村建设了43家家庭牧场,配套了化粪池和堆粪棚,同时邀请专家就养殖技术和粪污治理进行培训。”到克沟村工作不到半年,陈永伦对村里的情况便一清二楚,工作思路也很清晰。
克沟村是陈永伦今年新“转战”的地方。2021年,他从毕节市农业农村局选派到威宁自治县龙街镇同心村驻村。“在村里同志们的配合下,一个月我便完成了所有农户的走访,取得了最基础的数据。”陈永伦说。
当时村里的同志都不太懂电脑,陈永伦首先要做的是建立村级数据库,从一家人饲养几只鸡到种了几亩地、从学生读什么学校到家长在什么地方务工、从房屋面积到用水安全……
了解村情后,就要做实事。距威宁县城85公里的同心村土地贫瘠、生态脆弱。陈永伦和他的“战友”们积极争取资金补齐水、电、路、讯和住房短板,因地制宜带领群众发展马铃薯、辣椒等产业。
“我们首先组织建设了两条共计4.033公里的产业路,让乡亲们种地更方便。争取种植养殖项目、开展技术培训等,在物质上和思想观念上帮助他们拓宽致富渠道。”陈永伦回忆:多次组织开展农技和动物疫病防控培训,提高了当地村民200余人的知识技能;帮助有养殖意愿的群众争取贷款并提供技术指导,培育家庭牧场2家、养殖大户13户;购买1000只鸡免费发放给20户群众,邀请专家到村指导农户饲养;争取高产玉米、马铃薯、绿肥种子和薄膜等农用物资等免费发放给农户……
“永伦同志做事认真负责,他把我们村的群众当亲人一样,大家对他的工作都很认可。”聊起曾经的“战友”,同心村党支部书记杨文刚竖起大拇指。
今年5月,驻村期满,本可回城的陈永伦再次向组织申请驻村并获批准。他说:“我来自农村,读了农业大学,又进入农业农村局工作,现在继续回到农村服务,是我的荣幸。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到乡亲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记者 汪瑞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