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能手”养成记-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致富能手”养成记

2023-12-15 14:44:01  来源:六盘水市烟草专卖局

  冬日的清晨,贵州省钟山区青林乡海发村被一片薄雾笼罩着,烟田里,烟农马关全和儿子马平平正在开着农机翻犁烟地。

  今年59岁的马关全是有着25年种烟史的老烟农,而儿子马平平是初出茅庐的新手烟农。这对父子是海发村的“新农人”,因精湛的种植技术“出圈”,又因带动村民致富“圈粉”。

 为爱留乡与“金叶结缘”

  1997年,烟草公司到青林乡海发村发展烤烟,在了解种烟政策后,马关全毅然决定加入种烟队伍。这一种就坚持到了现在。二十多年来,马关全靠着自己的辛勤努力,加上烟草部门的帮助,熟练掌握了种烟技术。通过种植烤烟,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子越修越大,车子越开越好……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2018年7月,马关全因病住院治疗,在外务工的马平平回乡照顾父亲。因没有过多精力打理烤烟,又正值采烤关键期,马关全整日愁眉苦脸,作为家中长子的马平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主动为家分担。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马平平觉得烟叶采烤无非就是把烟运到烤房里,燃料一加、火一点就完事。然而,当他来到烤房,小工们问他一杆烟要绑多少片、一房又要挂几杆烟时,马平平才意识到把烤烟想得过于简单。

  调整心态,努力学习。马平平从烟叶站借来烟叶采烤相关书籍,干完手里的活后就自学,再把学到的用到自家烤烟上,遇到不懂的及时向烟叶生产技术员请教,就这样,马平平烤出来的烟叶品质越来越好。

  “自己上手去做后,才发现光是采烤这一个环节都大有学问,不同部位烟叶的采收时间、挂烟密度都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马平平说。

  从7月到10月,马平平的烘烤技术越来越成熟,对烤烟的兴趣越发浓烈,看着卖烟的收入,马平平看到了留在农村发展的可能,他决定留在家乡,加入种烟队伍。

  “门外汉”化身“技术流”

  马关全父子俩的烟长得好、烤得好,从2018年至2023年实现年均30余万元的纯收入。实现高收入的“秘籍”就是农机的引入。

  2018年11月,马平平看到一些农户仅用一台小型拖拉机2天内就完成他家4-5天才完成的耕地面积,于是萌生了购买拖拉机的想法,与父亲商量后,购买了第一台拖拉机。

  小农机难倒“门外汉”。父子俩原以为有了机器就能顺利使用,但过程却一波三折,由于对农机的了解不够,使用时要么启动不了、要么翻犁深度不到位……

  在一筹莫展之际,烟叶生产技术员主动来给父子俩解决问题。“刚开始什么都不懂,拿来就瞎整一通,还好有烟叶站的人来帮忙才整明白,要不然这台机器也只能是个摆设。”马平平说。

  尝到农机对烤烟生产帮助的甜头后,父子俩又陆陆续续购买了5台农机,包括起垄机、覆膜机等,在烟草部门工作人员的细心指导下,如今的父子俩已能熟练使用各种农机。

  “使用农机后,种烟轻松多了,效率也提升了不少,之前四五天才能完成的烟地翻犁,现在一天完成了。”马平平说。

  为了让自家烤烟品质达到最佳水平,这对充满激情和经验丰富的“农耕专家”对于学习实践机会毫不放过。他们根据土壤情况,尝试使用不同的施肥量,并进行实地试验。及时观察烟株生长情况,出现问题时,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通过这样的努力,他们逐渐发现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最佳种植方法。现在,乡亲们幽默的称呼父子俩是田间管理“大总管”。

 个富“粘贴复制”成共富

  怎么做到先富带后富、帮后富,实现一家富到全村普遍富、一时富到一直富?马关全父子俩以实际行动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父子俩看到村里还有烟农未能用上农机,决定把自家机器无偿借给其他村民使用,还会亲自到现场指导怎么使用机器。每到农忙高峰时期,马关全家的机器都会在不同地点的烟田内发出响声。

  “机器要是不拿来用就只是铁块,把它借给别人用才能最大的发挥作用。”马平平如是说。

  父子俩还致力于宣传各种新农机、新技术,当有烟农提出质疑时,父子俩都会耐心讲解,以自身为例打消烟农的顾虑。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户因为父子俩的坚持而选择购买使用农机。

  翻开马平平的用工记账本,仅2022年一年的小工费支出就高达20余万元,这背后的受益人大多是海发村的贫困农户。

  马关全父子俩在雇小工时,有意面向本村贫困农户进行招工。“我们家种植面积大,用工量大,雇谁都一样,把机会给比较困难的乡亲,也是希望能减轻他们的一点负担。”马平平说。

  在钟山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组织的技术交流座谈会上,父子俩毫无保留地向邻里乡亲传授种植技术,积极鼓励周边农户加入种烟队伍。

  “明年,我们还要继续种,争取多赚点钱,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听说现在无人机植保做得特别好,明年我们也买来试试。”对未来充满憧憬的马平平笑呵呵地说。(张从会)

[责任编辑:吴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