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以一名重症医生在系统、正规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下成长的故事视频为开篇,第十四届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年会暨中国危重病医学大会-2023正式拉开帷幕。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之所以不同于其他重症专业委员会的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分支机构,分会肩负着促进学术交流和重症医学生毕业后继续教育的责任,在历次会议上,我们都将医学教育视为重要话题,并且在重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个区别和责任我们需要继续牢记。同时,希望在这样一个全国性的重症医学盛会上,在会议规模不断壮大的基础上,继续提高会议质量,希望所有讲者能用自己的工作告诉大家在重症医学某个分支领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如何思考。更好地推动重症医学腾飞!”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会长杜斌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对分会建设和年会内容提出了两大希望。
本届年会以“不同的ICU,同样的质量”为主题,本着推动全国重症医学学科同质化发展,进一步落实国家对规培同质化管理的要求,围绕重症医学领域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前沿技术等方面最新进展进行学术讨论,以推动重症救治精准化、规范化发展。
“经过三年疫情,我们对能在线下召开年会格外珍惜。今年的重症医学医师年会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已注册人数超过了7000人。”中国医师协会石丽英副秘书长表示,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自2009年成立以来,在陈德昌教授、席修明教授、杜斌教授等历任会长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工作,成绩显著。其中分会开展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培训试点工作,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重症医学人才。分会组织的“让ICU走向基层阳光行动”作为重症医学医师分会的品牌活动,由全国知名的重症医学专家和优秀的中青年医师参与教学,获得了极好的地区反响和学员的好评。尤其面对三年疫情的考验,分会更是交出了出色的答卷,连续被协会评为优秀二级机构。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是我国重症医学领域的第一个行业协会。自1997年正式成立以来,不断加强与各国重症医学的联系,扩大自身影响力,借助举办国际会议契机,进一步加强了与美国/欧洲重症医学会、国际危重病医学会及全球脓毒症联盟的联系,扩大了中国病理生理学科在全球的影响力。”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王华东表示,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国年会,已成为国内重症医学领域的知名品牌会议,吸引了数千名重症医学及相关领域的人员参加,为与会者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学习机会。同时专委会特别重视培训工作,与每年一度的危重症医学大会、中国危重医学研究论坛以及危重病技术大会,构成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希望专委会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孙发主任表示,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对贵州省的医疗事业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投入,制定了7个攻坚行动计划,包括救治能力提升、疾病防控、老年健康、妇幼健康、人才培养、居民素养提高等。同时在争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已经获批了5个区域医疗中心,包括中山医附院贵州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贵州医院等。希望贵州的重症医学医务人员们珍惜此次学习机会,加强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贵州省人民医院查艳院长在开幕致辞中介绍,贵州省人民医院已有76年历史,是国家重点医疗中心、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医院和国家卫健委内脏免疫性疾病重点实验室。目前医院已拥有重症医学中心以及8个亚专业。呼吸、心血管、重症、急诊内科、儿科重症和神经内科重症等已成为省内重症医学重点学科。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未来能继续得到国内重症领域专家们对贵州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事业的支持和促进。
中国医师协会石丽英副秘书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王华东、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孙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杜斌会长、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席修明名誉会长、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邱海波候任会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周建新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马朋林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于凯江主任委员、解放军重症医学委员会李维勤主任委员以及三个全国重症医学分会的副主委、秘书长、常委委员,本次大会承办、协办单位贵州省人民医院查艳院长、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余昌胤院长、贵黔国际总医院张绍祥院长出席大会开幕式。
贵州省人民医院吴婧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翁利教授主持开幕式。
学术精彩撷萃
马朋林教授和邱海波教授主持全体会议第一单元。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席修明教授站在战略高度介绍了重症医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他表示,新冠疫情后,重症医学得到了国家、各级政府和医院院长们的高度关注,成为优先发展的学科。如何承担这样的历史重任?如何做好人才培养,培养出真正能满足重症医学患者、老百姓需求的合格的重症医师?如何建设一个高质量、高效率、可支付的重症医学体系?重症医学发展到今天,应该反复强调重症医学的价值,用尽可能少的钱去换取最好的临床效果,这是所有重症医学医师未来应该追求的方向。
未来以临床专科设置的科室转变到以疾病严重程度来设置的重症医学的模式,从基础的急诊术后恢复室到普通病房,在最基层里能提供住院患者最基本的重症医学照料,再把这样的患者转入高水平的ICU病房,形成新的重症救治体系,这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重症医学医生在未来的横向建设过程中,将成为重症疾病救治的领导者,建立自己的团队。改变现有的重症医学管理模式,消除浪费,不断优化工作流程,防止医疗差错,这样一系列的改进为今后重症医学科建设提供了新方向。
加拿大重症医学会执行主席Bram Rochwerg介绍了“平台试验”研究在重症领域研究的价值,可以针对一个特定疾病在不同治疗领域比较各种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尽管在研究设计、统计方法、研究实施方面比较复杂,目前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问题,但Bram Rochwerg认为“平台试验”研究是重症领域研究的未来趋势,可以大大提高研究效率,目前国际上在重症领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平台试验正在开展以及相关结果被发表。也是期待大家加强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多中心研究的基础上,组织更多平台研究团队。
周建新教授和于凯江教授主持全体大会第二单元。
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医保中心侯宇介绍了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以及落地的三个阶段,并分享了在DRG付费制度下,支付与管理层面上的一些体会和建议。DRG付费制度的执行分为落地期、转型期和稳定期。管理层面上,从医保管理和医院管理两个维度进行。医保管理方面总结了6点内容:动态调整、沟通反馈机制、激励支付机制、“两库一路经”日常监管、绩效评价机制、多元复合体系支付。侯宇表示,要不断呼吁医院管理层转变管理理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管理,从扩大规模到提高效率,从冲量获益到以质取胜去转变。
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杜斌教授带来了重症医学住院医师培养和专科医师培养政策与展望的讲座,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杜教授提出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不足,包括基地主任重视程度不够;医教协同的路径尚未打通;制度体系不全、教学能力不足、监督检查不严,同质化培训有待增强。专科医师培养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处于试点阶段的尴尬,实现医教协同的艰难。重症领域的个性问题包括专培内容细则需要修订,专培制度需要进一步补充,如内科重症专培与外科重症专培的差异、其他专业住培学员进入重症专培的路径、专科医师的认证等。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候任会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邱海波教授介绍了重症医学住院医师培养和专科医师培养现状和对策。邱教授表示,助培和专培的目的实际上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能够让医生具有看病能力、实际的工作能力。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助培和专培与现在的住院医师或住院总体系,或与专科主治大夫的职称体系衔接得并不好,必须有一些制度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邱教授强调了基于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住培和专培体系,重症医学的关键能力应该包括胜任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正确的教育模式必须是实践、实践、实践!
除了精彩的主题报告,本次大会邀请到国内及国际知名专家就重症医学领域的新进展进行探讨,44个分会场、17个主题论坛,以崭新的角度审视科学问题,打开学科新视野,启发科研新思维,助力实现前沿领域成果与临床相结合学术。此外会议开展了Workshop、病例讨论、一站到底、重症模拟病例挑战赛等精彩纷呈的学术活动,令与会代表大呼过瘾,满载而归。(记者 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