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年IP:与文化自觉契合 与产业化发展同行-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侗年IP:与文化自觉契合 与产业化发展同行

2023-12-19 09:01:5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贵阳12月19日电 12月13日至17日,“2023黎平·中国侗年”系列活动在贵州省黎平县举行,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游玩、体验,黎平县文旅融合发展成效进一步释放。

  天下侗家年 侗年的IP化发展

  一年的农事结束后,便是庆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过年的日子。和汉族过春节相似,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初三是侗族的新年。这几天人们会盛装出席,举办祭祖、踩歌堂、唱大歌等活动。

侗年村晚现场。新华网发(方永琼 摄)

  本次侗年活动设立一个主会场和六个分会场。在肇兴侗寨主会场,来自佛山、广西、湖南、从江、榕江等地艺术家们相聚侗寨,为当地居民和游客上演童声侗族大歌、芦笙舞、醒狮等节目。除观看晚会外,当地群众和游客还可以体验侗年团圆饭、年货大集、民族团结大巡游、哆吔相送、祭萨大典等民俗。在翘街古城、纪堂村、堂安村等六个分会场,一系列侗族特色活动异彩纷呈,侗果、腌鱼、油茶、凤柚等美食也是玲琅满目。

侗年年货大集。新华网发(龙建睿 摄)

  据当地人介绍,早时过侗年的时间是在农历十月底、十一月初,每户过节时间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会择期举办大规模的民俗活动。随着对民俗文化活动的重视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过侗年的日期开始固定。2011年,侗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黎平县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承办、群众参与”的方式,大力扶持、引导和鼓励民间办节,推动中国侗年IP化。目前,侗年已是黎平县最为隆重、最为热闹的节日之一。

祭萨大典上巡游展演。新华网发(方永琼 摄)

祭萨大典上巡游展演。新华网发(方永琼 摄)

祭萨大典上巡游展演。新华网发(方永琼 摄)

侗年联欢会上的侗族小朋友。新华网发(方永琼 摄)

  木构建筑 一榫一卯见匠心

  一进入肇兴侗寨,那凿榫打眼、立柱连枋、结构缜密的木构寨门就会吸引人们的目光。放眼望去,所到之处的鼓楼、碾坊、花桥、土地祠、禾仓等建筑无不透露着侗民族的智慧、勤劳和淳美。从“依树积木”的“巢居”,到“人并楼居”的“干栏”,再到“雕梁画栋”的艺术进化,侗寨里的建筑经历了漫长的演变。

肇兴侗寨。新华网发(方永琼 摄)

  黎平肇兴寨内有仁、义、礼、智、信五座鼓楼,代表这里的五大房族。鼓楼高耸入云,巍峨壮观,是侗族同胞表达喜庆和团结的象征。碾坊则是侗寨中磨米的场所,其设计与工艺展示了侗族人民对食物生产的重视和技巧。花桥上栏杆的雕刻以及桥下流水的声音让过路的行人陶醉其中。土地祠是侗族人民祭拜土地神的场所,象征着他们对土地和自然界的感激之情。禾仓的巧妙设计,既能保持粮食的新鲜和干燥,又能防止虫害和湿气的侵袭。

肇兴侗寨夜景。新华网发(方永琼 摄)

  无论是公共建筑、民居建筑,还是生产性建筑、祭祀性建筑,侗寨建筑主体大都是木构的。2008年,黎平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黔、湘、桂侗族村寨,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一榫一卯见匠心。肇兴侗寨的房梁木构不仅显示了侗族人民对建筑技术的造诣,也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

肇兴侗寨内的民居。新华网发(方永琼 摄)

  侗族大歌 侗文化的无字名片

  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歌声是侗民族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侗族大歌是在侗族地区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位于黔、湘、桂三省边界的黎平县,是侗族原生文化保护最完整、侗族大歌流行最盛的地区之一。

  来自当地及周边的少数民族群众在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演唱侗族大歌。新华网发(龙建睿 摄)

  侗族大歌来源久远,迄今至少有2500多年的历史。宋代,侗族大歌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侗族大歌通常在村寨或氏族之间的集体做客场合中演唱,按其风格、旋律、内容、演唱方式及民间习惯可以分为嘎所(声音大歌)、嘎嘛(柔声大歌)、嘎想(伦理大歌)、嘎吉(叙事)四大类。

侗族男女唱火塘歌。新华网发(方永琼 摄)

  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0年,侗族大歌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今年10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从江22名少年儿童献唱侗族大歌,纯净的天籁之音打动现场来宾,引发媒体的争相报道。

饭桌上当地侗族男子起调唱侗歌。新华网发(方永琼 摄)

  融合发展 文旅搭台经济唱戏

  在肇兴侗寨主会场的“转岩萨”祭萨大典上,侗寨男女老少皆穿民族盛装集结,吹奏芦笙后,在寨佬的引导下,祭萨队伍排一字长龙,浩浩荡荡地从仁团鼓楼出发,沿街一圈后前往侗寨广场举行仪式。一时,肇兴侗寨主街万人空巷。

祭萨大典巡游展演。新华网发(龙建睿 摄)

  在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侗族群众身穿节日盛装参加巡游,展示多彩民族文化。新华网发(龙建睿 摄)

  黎平县文旅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共荣共生。全县有中国传统村落9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0个,2011年黎平翘街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村寨5个,革命遗址59处,黎平是侗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全县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3项。

  欢乐侗年团圆宴席上,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新华网发(方永琼 摄)

  今年来,黎平县紧紧围绕旅游产业化发展目标,突出“文旅搭台、经贸唱戏”,通过线上线下宣传营销,推介黎平,进一步提升黎平在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加快推进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经初步测算,侗年期间,全县接待游客5.4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921.28万元;肇兴景区接待游客2.6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67.66万元。住宿营业额、餐饮营业额增速均得到大大提升,全县旅游业强劲复苏,促进了三产融合发展,激活了当地经济,带动群众增收。(方永琼 龙建睿)

  侗族妇女在集市上卖自家产的腌鱼。新华网发(方永琼 摄)

[责任编辑:谢素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