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股+现金股,贵州医科大学两项科技成果千万元转化-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技术股+现金股,贵州医科大学两项科技成果千万元转化

2023-12-20 17:24:43  来源:贵州日报

  12月19日,贵州医科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仪式在该校北京路校区举行,会上分别签约了“脑血管介入手术模拟系统”和“头花蓼在调节尿酸方面的应用”两项千万级别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标志着该校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签约仪式现场。

  仪式上签署的两项千万级转化项目,一项是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廖尚高教授科研团队的“头花蓼在调节尿酸方面的应用”,该项成果能较好地应用于调节尿酸,可用于开发治疗与高尿酸有关疾病的药物。该项成果以1000万元合同金额,采取里程碑付款方式转让给贵州弘泽制药有限公司,转让之后,科研团队将深入与企业开展研发,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已有上市药品的增效,提升药品的治疗范围和疗效。

  另一项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的“脑血管介入手术模拟系统”,该项成果具有高生物仿真度和高可视化的特点,可应用于个性化和广泛化的术前模拟和操作培训。该项成果以知识产权作价1000万元入股,与贵州科嘉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新公司。本项目的转化,是学校和附属医院共同推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案例,是贵州医科大学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以来,首次采用团队“技术股+现金股”的方式进行转化,能够在全省高校、医疗机构树立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近年来,贵州医科大学紧扣政策导向、抓好政策红利,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建设,着力探索优化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管理体系、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路径,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创新、在职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进一步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有效推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开新局、出新绩。

  创新体制机制以来,贵州医科大学获得了国家部委和贵州省的肯定与认可,获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基地”、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国家级荣誉。该校拥有多个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9个,省部级平台52个。

  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发新药获临床批件或新药证书20余个,完成了30余个贵州苗族药品种地标升国标和试行标准转正。近年来,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项4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贵州省最高科技奖1项、省科技奖一等奖6项、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2项。

“脑血管介入手术模拟系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

  “在各项激励政策和措施的落实保障下,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不断取得突破,完成了多个领域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产生了一批有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担任股东和高管的创新型企业,促进了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罗鹏教授说,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交易额保持高速增长,从2016年的2400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9300万元,本年度已经突破1亿元,预计达到1.2亿元,常年位居贵州高校前列,充分体现了学校主动面向地方经济主战场和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活力的重要作用。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安守海说,贵州医科大学“脑血管介入手术模拟系统”和“头花蓼在调节尿酸方面的应用”两项千万级别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以“技术股+现金股”和“里程碑式付款”方式为我省高校、科研机构提供了科技成果转化案例。2019年,省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省科技厅把贵州医科大学列为“科技创新激励政策落地试点高校”,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示范项目”获得2022年度“贵州省综合改革示范奖”省级表彰。希望贵州医科大学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和内部管理协调机制,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为科研人员剪断束缚“细绳子”,持续发挥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创新引领示范作用。

  省教育厅副厅长陈云坤说,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贵州医科大学充分发挥教研医优势,始终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起,在地方病研究、中医中药、民族药研发、病原生物学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新成绩。当前建立校企合作,双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投资共赢,希望合作双方不断增强成果转化意识,推动科技成果及时有效转化,同时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建设,发挥大学科技园在成果转移转化中的积极扶持和带动作用,形成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运营体系,并且认真组织实施,共享新机遇,探索新未来。

“头花蓼在调节尿酸方面的应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

  “此次两项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我校在医疗领域长期耕耘成果的高度缩影;是我校始终坚持‘文化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办学理念的生动写照。”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梁贵友教授说,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聚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充分发挥人才、科研、平台优势,为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系列政策的指导与鼓励下,学校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围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根据政策指引不断完善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自主权和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积极落实科技成果赋权政策,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最后一公里”,提升了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水平,实现了技术交易额的大幅增长,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切实增强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未来,各方将基于此次合作,提升产学研合作的高度与广度,努力推进后续研发,加快产品上市的实施步伐,树立起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的标杆。进一步开展在大健康产业、医疗产业等领域的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记者 杨国军)

[责任编辑:刘昌馀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