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社区劳务公司成长记-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一家社区劳务公司成长记

2024-01-11 11:44:27  来源:贵州日报

  虽已寒冬,但印江自治县城北棚改L地块施工现场仍是一派火热场景。看着挖掘机、铲车、运输车来回作业,刘刚心里乐滋滋的,“这一单顺利完工,集体经济又将增加10万元,解决56人稳定务工,每人每天收入200元以上。”

  刘刚是印江龙津街道红光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也是印江红光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光劳务公司)董事长。正在推进的城北棚改L地块土石方挖运,是劳务公司成立以来承接的第6个大单。2023年来,公司已承接东郊、西门湾、城北等棚改土石方挖运及房建石材供应业务7单,营业额700多万元,带动社区居民上千人次务工增收。

  红光社区地处印江县城中心区域,以前居民靠发展蔬菜、水果等小农经济谋生,无村集体经济。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城镇建设推进,红光社区集体土地被征收,积下了门面22间、住房44套,集体固定资产达3800多万元,有着“印江华西村”的赞誉,曾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小康村”。

  然而,光环背后却有着鲜为人知的“伤疤”。

  试错的伤疤

  2000年后,印江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红光社区2675名原住居民的土地逐渐被征用,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180度的大转弯。

  失地农民后续保障如何跟进?内生动力如何激发?印江县委、县政府不仅出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等配套政策,还拿出100万元鼓励支持红光社区先行试点发展集体经济。

  养殖没有场地,种植没有土地,发展什么呢?这是摆在红光社区面前的新挑战。

  时值印江城镇开发黄金时期,建材市场需求量大。经过反复考量,红光社区决定成立一家建材公司,开采砂石。“购买机器设备、租赁荒山等花费,县里支持的100万元资金哪里够呀!”刘刚回忆,后来动员村民每人入股200元,不足部分由村民自愿按每股100元、每人不得超过50股的方式出资入股,方才凑足启动资金。

  2010年1月,印江红光惠民建材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时为印江第一家村级集体企业。那时候,城镇建设砂石需求量大,公司生意火爆。时任红光惠民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田磊说:“运输车辆来来往往,最多时每天销售1万多方砂石。”

  好景不长。由于公司管理经验不足、市场应对不力,加之影响生态环境等因素,砂石厂开开停停,从第三年起亏损。

  眼看入股资金和村集体资金将打水漂,居民怨声载道,社区干群关系一时紧张起来,矛盾纠纷频频出现。

  2016年5月,红光建材公司关停破产,所有资产变卖120万元,全部用于退还居民当初的入股金。

  惠民建材有限公司,没有惠民,也很短暂。红光社区办企业失败的阴影,如一道伤疤留在大家心里。

  破壳的阵痛

  转机出现在2022年的春天。红光社区“两委”换届不久,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刘刚,谋划着“新官上任三把火”。

  亲历见证红光建材公司从成立到失败,刘刚从中吸取不少经验教训。他坚定,要走出失败的阴影,就得转变方式,敢于实践。

  如何转?又怎样变?过去发展集体企业的成败与现实社区复杂的情况,时不时浮现在刘刚脑海里。联想到城区棚改项目即将启动,加之社区居民多数从事工程开挖和土方运输,刘刚萌生了成立一家劳务公司的念头。“一方面可以有序组织劳动力从事城镇建设土石挖运;另一方面能更好促进居民就业增收,持续壮大集体经济。”

  走访下来,社区16周岁至59周岁劳动力4370人,就业率不到80%,其中待业的妇女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占比最高,开特种车辆和从事建筑行业的也偏多。

  一组组数据说话,让刘刚更加坚定成立一家劳务公司的信心和决心。接着,他每天和社区干部分工协作,积极筹备成立事宜。

  忙前忙后,刘刚干劲十足,却也犯了愁。成立劳务派遣公司的条件是,注册资本不得少于200万元。钱从哪里来?动用集体积蓄?动员群众入股?刘刚脑子里满是问号。

  “城镇建设土石运输用工需求量大,劳务用工市场可观。不成立劳务公司,太可惜了!”刘刚和社区其他干部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走家串户征求群众意见。

  几天下来,八成居民不出钱入股,也不支持集体经济入股,“吃了砂石厂的亏,高低不参与入股。”

  得不到群众支持,事情就不好办。刘刚多次召集社区干部和群众代表反复磋商,最终改变参股方式:社区干部带头现金入股、集体股份用社区办公场所入股、社区居民不用出资入股。

  “不出股金,还可分红……”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上,一致同意成立红光劳务公司,并建立“党支部+劳务公司+集体经济+居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社区提供办公场所占股20%,刘刚、田磊、刘丽萍等社区干部也分别出资占股。

  2022年6月18日是个艳阳天。印江红光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如一只刚破壳的雏鸟,沐浴在夏日的晨光中,向阳而生。

  发展的脚步

  心心念念,必有回响。看着红光劳务公司正式成立,刘刚喜笑颜开,暗下决心迅速找业务、接单子。

  得知城北棚改F地块即将开工,刘刚和公司总经理罗柳林动起了脑筋,想方设法拿下这单土石方挖运生意。

  第一次去谈,对方不很理会,勉强听完刘刚的介绍,就以“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实力不够”为由拒之门外。

  过了一天,刘刚和同事又去谈,对方答复土石方挖运已经有公司承接了。刘刚和罗柳林灰溜溜地回到社区,到处了解是谁拿下项目,方才得知棚改土石方挖运压根儿就没有承包出去,“已经有公司承接”只是对方的一句托词而已。

  棚改项目倒排工期,征地、拆迁任务压头。刘刚和社区干部把重心转到辖区征地拆迁上,起早贪黑忙于做群众工作。正是在一个个征地拆迁矛盾纠纷调处中,社区干部务实作风和干事能力逐渐改变了棚改项目建设方原先的看法。

  只要努力,就有机会拿下这单生意,刘刚和罗柳林又再次找到对方争取合作机会。来来去去,红光劳务公司终于承接到棚改土石方挖运项目,很快签订了劳务派遣合同。

  拿着公司签下的第一单劳务服务合同,刘刚的双手微微颤抖,感动得双眼湿润。

  开挖,填土,运土方……历经3个月,红光劳务公司顺利完成第一单生意,收获第一笔项目资金400多万元,利润40多万元。

  红光劳务公司的声誉一炮打响。接着又顺利承接到学校改扩建、金玉小区棚改、城北棚改L地块、东郊5号6号地块等6单生意,目前营业额700多万元,集体经济进账20万元,1000多人次稳定务工增收。

  分红的喜悦

  苏印中500、张著仙600、黄建国300……

  2023年农历正月初八,还沉浸在春节欢乐祥和氛围里的社区居民,收到了新年的特殊“红包”,心里非常高兴。

  分红现场,人头攒动,欢声笑语。26万多元现金码成两层,摆放在前排的会议桌上,参加分红的居民有序排队、签字、领钱,满满的仪式感。

  建档立卡脱贫户郑书强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拿出手机现场与家人发起视频聊天,“太高兴了!我们一家人每人100元,一共分得700元。”

  耄耋之年的饶昌秀拿着600元红金,笑得合不拢嘴,“感谢好政策,以前每年每人分30元,今年每人分100元,我们相信公司会越办越好,我们跟着享福。”

  “现在分红100元,今后可能就是300元、500元,甚至更多。”现场发钱的罗柳林坚定地说,只要大家齐心协力,集体经济一定会越来越好。

  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6点半,社区731户原住居民现场领到26.75万元红金。对比曾经兴办的惠民建材公司,老支书张长寿对红光劳务公司也刮目相看,激动地说:“没有出钱入股,反而每户分红,红利比以前还多,我们更要大力支持社区工作。”

  分到红利,社区居民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刘刚也觉得浑身充满力量。翻开红光社区劳务就业台账,16周岁至59周岁劳动力就业3579人,就业率达94%,被铜仁市人社局评定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通讯员 左禹华 陈继)

[责任编辑:王雪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