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具有花溪区域标识的“花小菇”菌菇产业受到省级媒体关注,主要报道了花溪区推进食用菌企业农业科技创新,实现菌菇“工厂化”生产,不仅大大提升了菌菇的产量,更提升了菌菇的品质,预计今年产量达到2100吨,产值达到900万元。“下一步将进行深加工,增加烘干生产线和香菇酱生产线,不断延长菌菇的产业链,做大做强菌菇产业。”企业负责人介绍说。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花溪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省级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珍稀食用菌保育扩繁基地,以孟关林场等林下资源,发展林下食用菌等林下经济4.1万亩,探索推广红托竹荪种植,完成种植面积2300亩,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支付劳务报酬450万元。近年来,花溪区一直在“小”字辈区域产品上给政策,在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上下功夫,在农产品文旅化,文旅产品农业化方面花力气。首先破局的“花小莓”品牌,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贵州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入选全国第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为花溪农产品走出去的“领头雁”,后面紧跟着“花小菇”、“花小桃”、“花小椒”等农产品阵营,“小”字辈正在做“大文章”。
在抓技术创新、精深加工、品牌化“大农业”的同时,花溪并没有放松乡村振兴、农户带头、致富带动的“小”农业产业化。近期,孟关乡谷立村的平菇就迎来了丰收,6个大棚菌棒每天能产出400至500斤平菇,市场价能卖到3到5元每市斤,主要销往周边的市场及孟关乡的部分公司、企业、学校等。
结合“立足岗位作贡献”,不仅农产品有创新,在农村“五治”、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也有突破。花溪镇山村以农村“五治”工作为切入点,围绕“一院一景、一户一韵”,打造农家特色风格庭院。在推出“围炉煮茶”、宜居农房、改造特色民宿等服务方面受到好评后,今年又引进了贵州师范大学美院“村落·智管家”专业服务团队,用“整村运营平台+艺术业态达人+村民自主创业”模式,开展“农门阵”+植物拓染、蓝染手作、亲子芳疗、手作草药球等沉浸式美学体验市集活动,通过多方合作,构建一个开放、包容、创新、活力的乡村社区。
据了解,花溪区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企业开展结队帮扶,走进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场等了解农户生产经营收入,宣传农业生产惠农扶持政策,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指导和“双报到双服务”。截止目前,共有83名在职党员到南溪苑、溪湖等社区进行报到,与社区党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易地扶贫政策宣传等共建活动共计5次,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党员达69人;办理实事14件,推动解决问题8个;大力开展建言献策活动,收集意见建议10条,均完成办理。
下一步,花溪区将紧扣踏实“干”,结合农村“五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大胆迈开步子、沉下身子,努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