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县两级人大代表刘德华:为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州、县两级人大代表刘德华:为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2024-01-15 16:48:54  来源:晴隆县融媒体中心

  箐箐校园,书声琅琅。在这温馨的校园里,刘德华告诉记者,他从事教育工作已经有23年了,对于教育工作的执著,对孩子的热爱,让他觉得教书育人是幸福的。因为教育是让人生出彩的最大机会。他是晴隆县碧痕小学校长,也是黔西南州第九届人大代表,晴隆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是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为基层教育教学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他当选州、县两级人大代表以来不变的初心。

  州、县两级人大代表刘德华。

  刘德华的家乡在晴隆县碧痕镇,2001年刘德华从兴义师范学校毕业后,便回到邻乡一所小学任教,这一干就是23年,他在教育一线兢兢业业工作,对学生倾注了无私的爱,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从教师成为校长,学校管理行政工作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他还想方设法改善学校硬件环境,通过校园美化工程整修了操场,翻新了教学楼。为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加强教师培训,他积极争取碧痕小学同兴义市兴义市八中附小暨阳光小学结对。结对后碧痕小学派出教师到阳光小学跟岗学习30余人次,阳光小学到碧痕小学送教16次,捐赠电脑3台,资助学生13人,资助金额6500元。

  课堂上的刘德华。

  碧痕小学党支部书记陈名圣曾陪着刘德华一起多次到阳光小学对接结对工作,刘校长的负责和认真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说:“我们学校的刘校长工作很认真,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情与教育相伴,爱与服务同行。他主动与兴义市阳光小学对接我们学校与他们学校的结对工作。使我们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受益良多。他关心学生,谆谆教导。对于我们年轻教师,他还关心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找他,总能给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阳光小学到碧痕小学开展关爱活动。

  2019年刘德华当选州、县两级人大代表后,开始为教育发声,他提交的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在小学开展经典诵读等建议接连收到了相关部门的反馈。

  碧痕小学经典诵读现场。

  在碧痕小学,每周二学校都利用课后延时服务开展经典诵读评选活动。活动激发了教师教学热情,让他们有获得感,“经典诵读立德树人”让学校每个学生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站在台上做闪闪发光的自己。

  碧痕小学经典诵读现场一角。

  回想起举办活动的初心,刘德华是这样说:“利用课后延时服务,开设足球篮球、书法、绘画、非洲鼓、合唱、经典诵读等课程,孩子们经过活动的洗礼,身体壮了,自信了,也阳光了。很多孩子道德品质向好发展,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也不断养成。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高尚忠信的品质。终身运动的习惯。勇于担当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优雅生活的风度。就是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使孩子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

  刘德华与孩子们在一起。

  碧痕小学全校544名学生有164名是住宿生,刘德华全心全意的陪伴着他的孩子们,无论学习上还是生活中给予了学生无私的关爱。他和学生们一起阅读,分享阅读内容,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同学们一起参与大课间活动,课后一起做游戏孩子们都喜爱这位良师益友。

  谈及刘校长,六年(2)班的学生袁维渲说:“我觉得校长是我们的榜样,他带我们一起做操,像大人带着小孩子一样陪伴着我们,只要地上有垃圾的话,他会主动弯腰捡起。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胡忠旭说:“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跟校长打乒乓球。那时我没有打过他。但是我过两天我练了,我觉得我一定可以打过他的”。

  胡优悠说:“我们校长是一个有风度而且很帅气的老师。他是懂人家心情的,有一次我们做操不开心,他就会一直盯着我们,或者就是讲些笑话来逗我们开心。他是一个风趣幽默的老师,我们非常喜欢他”。孩子们说起让他们骄傲的校长,眼睛里是有光的。

  刘德华家访。

  晴隆县碧痕小学共有师生578人,这背后还有庞大的家长群体,他们无一不对教育寄予深切期望。刘德华围绕学校、家庭、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期待,在调研中了解群众的想法。家长的信任给了他力量,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让他不负期待,认真履职。以实际行动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在家访中,他谈学生,也和家长交流教育方式方法,也表明自己的州县两级人大代表身份。“你们有什么困难可以和我讲,我把你们的声音带到上面去,跟上面的领导反映,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他是这样和群众说,也是这样做的。

  学生家长谢琴这样评价三个孩子的老师刘校长:“他是个很好的校长。不但书教的好,也是个热心肠的人。乡里乡亲,这些老年人啊,娃娃的事啊找到他,他都很乐意帮助。他毕竟也是人大代表嘛,我们有去找他,我们也放心”。

  碧痕小学大课间。

  作为教育一线的人大代表,刘德华告诉记者:“我们要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优化课程设计。充分发挥课堂主体和活动载体的协调育人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徐艳香 王显卫)

[责任编辑:吴雨 ]

相关阅读